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宋徽宗 錢與瓷器 的藝術品味


我無意替宋徽宗辯護,但是宋瓷工藝到今天,還是歷史巔峰,尤其徽宗御窯---汴京官窯
-----------------------------
 現今中國大陸地區
晚唐人口剩2000萬人,
五代十國960年估計人口也是2000萬人 
宋徽宗時(1110年)20,882,258戶,男口46,734,784人。
一說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有戶2088萬戶,人口一億1275萬人

  ------北宋滅亡的間接因素是天災對龐大人口的衝擊-----------


 the best of Song porcelain. 宋瓷巔峰 與現代數位圖像處理


P4040155

 

 RU20160912   Palace Museum Taipei/ Ru collection

宋元通寶鎮庫花錢手雕  更正 建隆元年是960年

淳化元寶  御書  真書 隸書 並用  福壽宮用花錢

 ------------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

談北宋的文化傳承

不能不談南唐 。

宋瓷工藝則不能不談吳越。



唐國通寶

唐國通寶 -----建國通寶

比一比






建國通寶

聖宋元寶 隸書

聖宋元寶20141209

崇寧元寶

崇寧通寶 20141201_182847

崇寧通寶

大觀通寶 行書 小平鎏金賞錢 字體同鐵母銅錢 極稀罕

20141214 大觀通寶

大觀通寶  201412

政和通寶鎮庫錢

20141027_182802


coins201505 (73)combo2

宣和通寶  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

宣和元寶 篆字 金質

宋瓷之美  溫州窯 屬越窯系 燒青瓷 少量白瓷 胎極薄 以粗劃花為特徵  傳世品 造型優美 少為人知(The Song Esthetic in Porcelain art )

 宋 官窯 單把杯

 粉青 拷貝

 ------------------------------------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洪以南先生的告別--治喪委員名單

h2--1
card Hong10

 card Hong1

 

 

 

訃聞公祭發起人

 tamsui-1927a
Hong-I-Nan  last

名單人物以後逐一補上生平與行誼,歡迎大家提供資料。

 明治39年辨務署參事 四十年台北廳參事 大正三年九月 選任淡水區長

----------------------------------------------------------------- 

翁瑞春

  1. 日文姓氏:桂瑞春  出生年月日:1887/05/09本籍: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太平町2之42番地 家庭:妻 郭珍珠 長男 翁廷藩 次男 翁廷雄

    三男 翁廷英四男 翁廷肇長女 翁秀子 嫁劉闊才次女 翁梅子 嫁林根生三女 翁文子四女 翁敏子本項目資料係1943年以前記錄為存真特予保留

    學歷:1909年總督府醫學校畢


  2. 五舍」是「五少爺」的暱稱,即淡水街傳奇人物一

    黃東茂先生的綽號。

    五舍於光緒二年生在廈門,清末遷居淡水鼻頭村(淡水車站南邊,即今氣象聯隊所在有地),他在瀕河小丘陵上營建一棟仿造歐
    洲中世紀貴族官邸,享盡豪華人生,一九二九年卒於淡水。    

  3. 黃金生出生:1880/02/18
    本籍:台北州台北市萬華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永樂町1之48
    家庭:排行長男
    父:黃慶昌

    長男:黃聯丁 東京早稻田中學部畢業後在北京大學繼續深造,
    在大稻埕永樂町經營米穀輸出所
    次男:黃聯標 日本及大陸學習後渡歐美,1927年英國牛津大學
    畢輔助家業
    學歷:幼習漢學
    經歷:1893年繼承經營祖父黃榮瑞的的酒造業 


  4. 夫水天地生成,為人生日長必需,而屬五飲之首。輓近民智日進,莫不知水質之良否,至關乎年壽之短長,是以人煙繁密之區,多設張水道用濟民生。然水之種類頗夥,以古所定水品,無慮三十多種,總其大較,遠從地脈來者為上,若復蒸溜取之則尤上;由附近河溪滲至者為次,由城市村落溝澮污水混入井者又其次;於外諸水或具有毒質僅可療疾而不適常用者,則毋庸言矣。


    我新莊未有水道之先,在習見者視之,水莫不足,無如繞街圳渠,利用至雜,而井水又多含石灰參加里,不適飲用。街之財政故不甚裕,雖歷來官民於斯三致意,特託伊澤府技師精堪實測以設水道,請當局均不見許。迨阿久根氏主街政,乃仍前志不憚煩,疊向州府陳情補不逮,及昭和七年,始得準可,更荷敷設補助費各三分之一,而街民亦僅擔同數,以昭和八年一月四日首工,於同九年七月十八日告峻,共費敷設金拾五萬餘圓。於是開通給水,水由街轄柯厝坑泉脈會以河溪之流質稱良,而水源濾過池其地高五十米,故給水之壓力壯,街民便之。論者謂斯雖當道之加惠,是亦阿久根前街長之竭力為民請命,與伊澤府技師善為設計,故能終底於成也。今兩氏俱既掛冠爰以去,思附諸水道記雲爾。

    時昭和十四年 歲次己卯相月 吉旦 黃淵源撰 鄭福仕書

  5. 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譜名重送[2],表字天縱、字雅堂,又作雅棠,另字武功或武公[3],又號慕陶、或號劍花[4]。台灣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今漳州龍海)[5],台灣日治時期的詩人、台語學家、台灣歷史學家。1920年,著作《臺灣通史》完成並出版,是台灣人第一部冠以「臺灣通史」名稱的版本。另著有《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等

    1927年回到台北(連震東 1962b)。與友人黃潘萬合開了一家書店,店名叫做雅堂書局。該書店標榜不賣日文書籍文具,但卻又代理台灣總督府採購有關南方資料的漢文書籍業務,而成為御用書店(林元輝 1998,8)。該書店在兩年後就因經營不善而關閉(連震東 1962b)。

     

  6. 周再思
    http://www.sinew.idv.tw/cul1/cul32%E5%91%A8%E5%86%8D%E6%80%9D.htm

  7. 周步蟾(1870-1929),其先頂雙溪南境大坪人,營〈源泰茂商號〉於街尾碼頭,為郊行之最。步蟾以同治九年九月廿六日生,自幼兼習文武,與基隆顏雲年為金蘭契。

  8. 周景文出生:1880/10/12本籍:台北州基隆郡頂雙溪街住所:台北州基隆郡基隆街

  9. 北縣醫師公會於台灣光復後之次年成
    立,第一屆、第二屆理事長為吳文明醫
    師。吳醫師出生於清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
    以下簡稱1881),祖居樹林鎮小地號圳岸脚

  10. 高桃仁, 明治三十五年, 1902,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測量課, 雇,002. 淡水清水巖 - 八庄大道公
    www.918.org.tw/temple3/view.asp?id=3
    迄昭和七年(1932),經李文珪、許丙、高桃仁、張覺先、陳有生、雷俊臣等出力勸募,鄉民或獻地獻物,或捐資鳩公,始如願動工興廟。閱五載星霜而見殿宇軒昂  

  11. 陳懷澄 1877─1940

    字槐庭,又字心水,號沁園,彰化鹿港人,生員。光緒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生。1902年與臺中士紳林癡仙(朝崧)、林幼春(資修)、賴悔之(紹堯)等詩友組織櫟社,以琴書詩酒自娛,被社中推為巨擘。

  12. 盧秋桂是為淡水地區的名醫,北新庄子望族出身,與杜聰明同為淡水公學校第7屆畢業的同班同學,曾考取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便開始在淡水開業行醫濟世,「宏生醫院」為盧秋桂在當時所開設。1967年(民國56)2月逝世,享年79歲。

  13. 盧阿山,生於1895年。當時盧家為避日禍遷居廈門,取名為阿山。其祖先專於華扁之術,為醫藥世家。
    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嗣即從事教育,擔任公學校訓導多年,以後即出任淡水街助役(等於副鎮長),開始於行政工作及社會活動。本社成立於1918年7月29日,名為「淡水信用組合」。首任組合長為洪以南,專任理事為林金鐘,最初社員有424人,股金62,640日圓。盧氏被選為該組合之組合長,連任達二十一年之久。1935年,復任職於株式會社施合發商行,並被擢升為社長,之後復被選為臺北州議會議員,以迄抗戰勝利。

  14. 親家 盧火賽
    北新莊的盧氏族譜 【盧仲蘭派下族譜 】
    盧廷甫(?~1787)
    盧神機第一代(1765~1835)
    盧仲蘭(1797~1871) 、盧仲恍、盧仲吉、盧仲長、盧仲賓第二代
    盧金姣、盧金良 (1834~1877 又名盧金龍)第三代【父親盧仲蘭】
    盧聲廳、盧聲房、盧聲戶、盧聲四第四代【父親盧金姣 】盧聲廳派下】盧火賽 女兒 盧乖 是我的祖母 


  15. 二、日據時期士林的權力菁英以『地方仕紳』為主,

    包括:

    潘光楷、吳文明、郭邦光、郭坤木、林阿嬰、曹賜固、何開盛、李玉聰和邱木。

    此時期菁英產生的重要因素包括:『教育因素』,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是成為菁英的重要關鍵;『職業因素』,日據士林的地分仕紳多為實業家和醫生。而『家世背景因素』在此時期成為一隱性因素,對菁英的產生發揮間接的影響。

  16. 杜家齊(1885—1961)
    杜家齊,淡水北新庄仔百力戛腳人,生於1885年(光緒11)。

  17. 陳其春, 大正十五年, 1926, 臺北州臺北市協議會員, 市協議會員  

  18. 歐陽光輝, 大正九年十二月, 192012, 臺北州臺北市協議會員, 市協議會員 

    歐陽長庚, 明治四十二年五月, 190905, 法院臺北地方法院, 囑託  

  19. 下村宏,字海南,本籍日本和歌山,日本官員。1915年受台灣總督安東貞美所託,擔任台灣總督府民政長官一職。民政長官任內,推翻多項前人苛政,在治理台灣上頗有佳績。

  20. 由於大和行的樟腦事業不斷擴大,為了改善樟腦運輸問題,辜顯榮先購進一艘名為「大義丸」客貨兩用的蒸氣船,往來於艋舺、鹿港之間,並停靠沿岸幾個重要港口。「大義丸」正式見諸公告時間為明治31(1898)年12月8日。除大義丸外,辜顯榮尚有中國式木船「長裕丸」、蒸氣船「大誠丸」兩艘。

  21. 林問漁
    林知義﹙1875~1952﹚,字問漁,別號遂園末叟,為竹塹詩人林占梅之侄,


    書香門第,幼時即耳濡目染,受教於母親郭氏,八歲即熟讀四書,表現出超人一等的詩賦才情。


    原居新竹的他隨母遷居八里分堡之石土地公莊,落地生根,並對新莊文教作出不少貢獻。
    光緒十七年﹙1891﹚高中辛卯科邑庠生(秀才),設帳於稻江之步蘭亭,門下學生眾多。
    不旋踵,日本據台,受聘出任台北州第三高等女學校習字教師,卒於民國四十一年,
    在北台書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被譽為楷法第一。

  22. 臺灣地區著名的龍山寺共有五座,均是分靈自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故也都稱為龍山寺。

    這五座分別是

    淡水龍山寺、

    臺北艋舺龍山寺、

    臺南龍山寺、

    鳳山龍山寺

    以及鹿港龍山寺。

    淡水龍山寺主祀觀音佛祖,觀音佛祖為泉州府晉江、惠安、南安三邑人守護神,該廟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經黃龍安等頭人募款聚資、武榮洪姓獻地。今廟則為咸豐三年(1853)重建,咸豐八年(1858)完成。民國七十四年又修建增加一座拜亭。


    該寺早年前有廣場、後有花園,附近為淡水代表性市集。其信徒主要是泉州的晉江、惠安、及南安等俗稱「三邑」人士,由於原籍地信仰緣故,在臺灣以三邑出身人士較有可能建造「龍山寺」。

    其中最早創建的是臺南龍山寺 ( 雍正年間 )、其次是鳳山龍山寺(乾隆初年) 、艋舺龍山寺(乾隆三年)、鹿港龍山寺(乾隆五十一年)、最晚的是淡水龍山寺(咸豐八年)。

     

    淡水龍山寺

    在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時,相傳觀音菩薩顯靈,保佑淡水居民平安無事,事後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頒賜「慈航普度」匾額感謝神恩,使得該寺增添神蹟色彩。
    咸豐八年(1858) 黃龍安等三邑眾捐地創建龍山寺。咸豐末年因地震毀壞部分建築,黃龍安等三邑眾修建。同治元年因三次大地震造成龍山寺毀壞,王盛泰號與許水來沿用舊材,形制未變,修護龍山寺。

     光緒二年(1876)福州人與東北人、旗人捐獻柱聯、匾額與香爐。光緒十年(1884)為了答謝神庇光緒皇帝賜匾額「慈航普度」。

    日據時期許丙籌建龍山寺,但未能在廟中找到相關文物以資佐證。
    民國三十八年李鈞池、洪開源修護龍山寺,抽換龍邊次間門柱。民國七十一年因白蟻侵蝕、漏雨滲柱,慧心法師籌資修護龍山寺,並添建拜亭。

  23. 大正9年(1920)大改建的事情。
    因為

    艋舺龍山寺後棟梁遭白蟻侵蝕之害,岌岌可危的狀態,艋舺、大稻埕一帶及其他憂心人士提議重建,推舉

    辜顯榮任董事長,

    吳昌才任專務董事,

    林卿雲為庶務董事,

    李永福為會計董事,

    黃建勝為經理董事,

    黃金生為建設董事,

    招聘對岸福建省泉州府的王益順技師,擔任設計及監督的責任,將舊有建築物拆除,於舊址新建,於大正9年(1920)11月28日開工,於15年(1926)10月15日完工,亦即現在的建築。


    姓名: 山本正一

    日本紀年: 大正十五年

    西元紀年: 1926

    單位名稱: 各種委員會 文官普通懲戒委員會

    官職名: 臺北州委員

    兼任職務: 地方警視

    書冊名(出處): 《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

    1. http://203.72.2.115/Ejournal/AQ02160206.pdf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彩瓷----清代琺瑯彩的故事

今天閱讀幾篇清代琺瑯彩的文章。
有興趣可先看一下。
這個琺瑯彩工藝是連接到康熙與路易十四的一段交情,結束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 路易十六上斷頭台。乾隆怕這暴民作亂傳來中國,因此全面消除這個關連。
或許因此不再贈送琺瑯彩鼻煙壺,或許囤積在圓明園,英法聯軍搬走了大件的擺設,看來這些小的琺瑯彩鼻煙壺就四散了。沒什麼記錄沒什麼資訊,搞不清是仿的還是真的。

官款乾隆年製 (23)


我這樣整裡一下,大概有個概念。網路上看到有人賣,真假要會辨別。
這件是正確的,可惜有一點小傷。

--------------------------------------

中國彩瓷到明末--清代

青花五彩 

貔貅

有鬥彩

 雍正 鬥彩

五彩

 雀上枝頭-盤 康熙 五彩

粉彩

20160810_184046 拷貝

 

 

 

 

 P9260008
欣賞鼻煙壺
這幾個乾隆年製款金屬胎畫琺瑯
其實,可以說很多故事。
一個是繪畫用彩的問題


琺瑯彩--粉彩的區別不是那麼大
應該說
西洋的琺瑯彩
到了雍正手中
開始作不透明的效果
這些鼻煙壺用的彩 當時就稱洋彩

   P9260010
燒出來的效果,有如今天的油畫彩效果。


這些與故宮畫琺瑯大器

20160912  Palace Museum ,Taipei
或是中國式圖案用彩
是不一樣的。

官款乾隆年製 (2)
顯然琺瑯彩到了乾隆中後期發展出這樣的一套彩,洋彩,沒人認識。
許多作品流散,近年有仿的, 差很遠。

西洋題材 人物 母子 

 18th century, enamel on metal, snuff bottle

 

男女 裸女 都有
但是最左邊,女生帶著一把古琴的
卻分明是洋化的中國題材。

a20160905  台北故宮 珍藏 清代彩瓷

aP9050190

這種彩的早期品,也用在料畫琺瑯器或瓷器上面。

標準官款  廣東
成熟期應該是調進ㄧ些顆粒粉狀材料,有些可能摻金粉。
與後來加入更多粉的粉彩不太一樣。
用的溶劑筆畫法應該也有差異。

 標準官款  廣東

想到幾百年前到今天色彩還這麼漂亮,很難得。
網拍仔細找說不定還有漏網之魚。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靖康通寶,元寶


古錢幣收藏,有時價錢不是決定於美感,而是歷史意義與稀有程度。

a20160517_224828

-------鎏金 或含金  流通幣------------

悲劇的皇帝,無可奈何的命運,心情在這錢的錢文上。

a20160517_224728

宋欽宗趙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長子。


公元1125年,金滅遼後,看到北宋腐敗,便長驅南下攻宋,金兵以秋風掃落葉之勢進逼東京。
宋徽宗驚慌失措,連忙親書傳位東宮,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趙桓受父宋徽宗禪讓後即位為皇帝,是為宋欽宗,改元靖康。金於靖康二年(1127年)南渡黃河破宋東京(今開封),史稱靖康之變。

 

「靖康通寶」是北宋欽宗時期鑄造,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方。因此,「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

 a20160517_224814

-----------小平  銀? 母錢

靖康通寶的幣質為銅、鐵、銀。靖康的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


錢文有篆書,真書和隸書三書體。元寶篆隸成對,
通寶篆真成對。書體蒼勁善變

其中惟有元寶折二對錢及小平鐵錢屬於正式鑄行,其餘皆稀罕品。

  

a20160517_225148


目前能找到的靖康錢極少。字體與徽宗錢相差很大

 a20160517_225314

"縱觀目前存世靖康真錢,其書體相近,仿佛一人手筆,疑為欽宗親書"

 

在古錢收藏中,北宋徽宗錢占有重要地位,徽宗錢形制規整、銅質精良,特別是瘦金體的錢文堪稱一絕,徽宗錢存世量頗豐,各種版式也有章可循。

 

帝位傳至欽宗時,因國力衰弱,所鑄靖康錢的面貌陡然一變,大多銅質粗雜、版式多變,行文倉促而壓抑,且鑄量很少,

a20160517_225306

在動輒成千上萬枚出土的北宋錢中也難覓其蹤跡。根本原因是靖康年存世時間實在太短,靖康年間所鑄銅錢都十分稀罕,「靖康」錢成了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洪武瓷的演進

博物館 美術館 字面不同 功能有相同有差異。
喜歡美麗藝術可能傾向美術
研究工藝美術歷史演變因果關係,起發思維,投射未來發展,可能應該是博物館的功能。
研究性質玩家與投資欣賞性質的玩家,可以各取所需。
--------------------
不是多金的企業家,一開始是出於好奇,想搞通 搞懂,因此就變成博物館,反正可以說故事的,都可以收藏。
當然經常收到大家不懂得的東西,擺在一邊乏人問津,卻在幾十年後,發現原來故事是這樣的。
---------------------
這兩件是洪武精瓷。
香爐

洪武瓷的演進
我認為左邊是早期,延續元朝風格。
口邊出現問題,因此
想出一個方法
圖塗上一圈高鐵質護胎釉,就是右邊這件。

歷史 工藝演進,讓收藏變好玩。 價錢?
不懂得 沒人文深度的俗人,一毛錢也不想花。
所以,愛玩的就有機會了。
玩老東西拜師, 大概很難收到這兩件。好奇愛玩,讀書逛博物館然後持之以恆,總有水落石出的ㄧ天。

Yuan, small jar,. blue and white

元樞府銘青花盤 (2)

元末-青花碗 有說洪武 應該是元明過渡期 1368前後

青花油壺

14th century budda

洪武-碗  Ming , Hongwu ,14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 元明瓷器 精粗 看所用材料 以及底足工藝 高級品 價值高 少見

14th century underglaze copper red


台灣的ㄧ甲子,千載難逢的研究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