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 台北 線上博物館 , DGVAS on-line Museum ,Taipei,Taiwan ,古文物 欣賞
結合古文物,藝術, 攝影 數位創作的網路線上博物館。收藏歷史, 綿延百年, 藉此分享各方雅士。 曾祖洪以南 遷居淡水,居達觀樓為樓主,祖父又遷台北大稻埕,設立達觀眼科醫院,因此以達觀為名。 。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從一件清景德鎮窯米黃哥釉瓷的 瑪瑙與皮屑入釉說起---官窯哥窯
宋官窯的分析---------
唐 五代 官用瓷是委由特定民窯燒製,檢驗不合格,自行處理。
五代最後的後周--柴窯,目前認為可能是鼎州窯。五代各國用瓷,白瓷青瓷,定窯 越窯 鼎州窯。河南諸窯應該是入宋才開始發展。
北宋 --定窯 鈞窯 魯山段店 汝窯 當陽峪窯 都接過官方訂單。
單只做給宮廷使用的官窯,不外流外賣的,宋徽宗時期汝官窯。
宋徽宗末期的北宋汴京官窯,開啟了新的一章。
紫口鐵足 冰裂紋 鱔血 鐵絲 銅線 如玉 半乳濁
胎薄 釉厚
器形仿古金屬器
祭器 擺設 文房 花瓶 御用 宮內用品。
-------------------------
汴京官窯有開片---加入河南瑪瑙連皮研碎的粉,燒成潤厚如玉效果,尤其積釉處。
第一類後世傳開了,被稱為哥窯,演進成仿哥釉顏色偏向米黃
因此線條是黑色與 銅紅色。開片較小。
另一類就是後世演進成南宋官窯的,開大片偏青綠色系。
-----------------------------------
南宋官窯多重施釉,沒看到河南瑪瑙紅皮屑。
玉質感 較差。
---------------------------------
第一類後來變成民間燒製高級瓷小件的多,後人難辨年代,
南宋元明清都有民間或官方仿燒。
以景德鎮瓷土為胎者明末清初達高峰。加河南瑪瑙研碎粉末, 康熙時興盛。後來造形線條生硬。
所以哥窯 哥釉 名稱出現是後來的事 。要挑出汴京官窯燒製者,就看瑪瑙用量與皮屑。當然積釉處與多次上釉的南宋官會有差異。
從一件清早期
景德鎮窯米黃哥釉瓷的三足爐型筆洗的瑪瑙與皮屑入釉說起
基本上,我認為這是康熙無款官窯筆洗。
根據造型工藝美感,
大量使用瑪瑙屑的釉質感,
三足打磨精細。
-------------------------------
我還有另一件胎上印龍紋,上米黃哥釉的筆筒,
造型大氣,符合康熙前期筆筒造型。
-------------------------------------
當宋代瓷器工藝發展到白瓷與青瓷的巔峰時,
徽宗皇帝有了新的想法。
第一是顏色,從千峰翌翠偏綠轉到雨過天青雲破處,
第二 薄霧濛朧又露出天藍。這裡就有顏色與半乳濁 的技術。
第三 另一個要素是釉面的質感,如玉。
-------------------------------
技術面
牽涉釉的成份
燒瓷的氧化還原氣氛
燒的溫度控制與升降曲線
---------------------------
釉的成份改變,融化溫度升高,胎體變形,釉滴淌沾黏的問題就出現了。
------------------------------------
如何減少釉的流動,胎上用璇紋 是一個方法,圈足做法,做出小凹槽 或角度都可以,不然就是支燒。
支撐位置是一個演進過程,大家知道的是官汝窯用的支釘。其實不只汝官有。
--------------------------
總之,宋瓷有趣就在這麼多問題的解決,來滿足宋徽宗。
-------------------------------------
北宋滅亡之前,宋徽宗不滿足於汝官窯,又在京城內,看得到的地方,親自監督得到的地方,設北宋官窯。
這是超出汝窯釉的新構想。皇帝監督著,只會燒製供器花瓶文房用具等少量精心設計的瓷器。基本上是少量自己用的東西。
這就是北宋官窯少見,成謎的原因。
這階段,顏色已經不是重點。造型,如玉質感,無法預料的天意形成的開片 ,
如同官鈞的窯變,吸引了徽宗皇帝。
為了製造各種效果,除了比汝官加入的瑪瑙,加入更多之外,瑪瑙皮屑應該也是故意混一起。
其他寶石類或許也嘗試過。
-------------------------------
北宋官窯,今天我們只能透過南宋官窯器來推想。
但是混在一起時 ,只好看所用的胎土,以及加入的瑪瑙來源,加入量,以及是否混有皮屑來判別。
這是材料部分。
南方北方燒製的工藝條件掌握,製器原創 與仿製的差異,也可以參考。
北宋官窯須通過宋徽宗皇帝這一關,基本上容得了某種程度缺陷美,但是整體需有可取之處。---皇帝本身參與,因此知道哪些缺陷是不容易克服,如縮釉 輕微變形。
-----------------------------------------------------------
開封附近原本燒製青瓷的所謂東窯 或董窯,
一般認為是北宋官窯的基本材料工藝的基礎。汝官窯的半乳濁釉與瑪瑙入釉技術也加入了。
徽宗這時期宗教上沉迷道教,欣賞有不可預測的缺陷美,應該解釋了現代稱為哥釉的起點。
不只開片,還要線條與質感釉色多變。
所以哥窯 在北宋,就是北宋最後官窯的產品。
北宋嚴格說,官窯 只有 汝官與 開封(汴京)官窯。延續風格的民間窯就是哥窯。
沒人能說清楚分辨北宋汴京官窯,因此部分列入哥窯,部分列入南宋官窯。經由瑪瑙皮屑與量,大致可以找出汴京官窯產品。
南宋就是一般說的宋官窯 民間版稱弟窯。
----------------------------------------------
哥釉無法描述,無字天書般的特色,讓後世人只能憑感覺判斷好壞美醜,失去這個感覺,無論是南宋元明清,官或民,其實都脫離原始的創意。
--------------------------------
仿哥釉在康熙早期興起,但是沒人確切知道長什麼樣,因為沒落款。
目前故宮長頸瓶是我找得道的典型器,雖然無法上手,但是瑪瑙屑的特色,以及造型的線條,有明朝風味。康熙以後,雖有各朝官窯哥釉器,但是無神,釉也平淡,只注意到開片。
------------------------------------------
仿哥釉器很多,有瑪瑙屑的皮,造型符合官窯氣派的,值得珍藏。
後來收藏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