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銅胎鎏金琺瑯彩繪畫西洋人物鼻煙壺與香妃傳奇
先倒過來說 ,乾隆的西洋玩意,基本上就是琺瑯彩繪裝飾器物,宮中作坊停止是在1788-1789之間。
可能的原因有
1 經濟問題節約支出,
2 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思潮,急於切斷與法蘭西的任何連結,
3 還有我看到的隱藏思戀,對於中亞女性特質的寄託轉化。
隨著1788年容妃(香妃)過世而停止。
一開始當然是健康正面。
琴瑟和鳴
生兒育女的期待
也希望香妃看到一些故鄉風景?
出現古琴
反映在鼻煙壺的洋畫上。這也解釋,為何這類作品,放在廣州海關監製,而不放到宮中。
好像以前情色黃色小說不會擺在大書店裡賣一樣。畢竟北京人多口雜,也要顧忌著皇后面子。
香妃傳奇(容妃?)
容妃(1734年-1788年)和卓氏,出身是居新疆之回部(維吾爾族)首領家族。
----------------------------------------------
皇帝當然不能很明白的說要什麼,但是基本上下屬要贈送一些西洋物品,然後揣摩上意。乾隆一直希望容妃能替他生小皇子 ,然而偏偏就是沒有。這可能十全缺一的遺憾。
這些隱藏的情慾與對西洋女性的特質喜好,隱約的反映 在乾隆年製款的廣州製貢品鎏金銅胎鼻煙壺的彩繪上。
(有點像我們年齡男生當年藏幾本花花公子一樣吧 ?)
----------------------------------------------------------
琺瑯 原來音譯稱“佛郎”“法藍”,最早稱景泰藍,原因是在明代宗景泰年間,北京地區開始盛行,以藍為主色配合銅胎掐絲工藝產品即為景泰藍。
東傳是先經過中亞,這就是香妃故鄉。
古時琺瑯專供婦女使用。傳來東方後,元代開始稱琺瑯為「洋磁」(因技術來自西方),明代則又稱大食窯、鬼國窯。 *****
琺瑯器物的種類:
(一)掐絲琺瑯:出現時間最早,清雍正才用掐絲這名稱。康熙皇帝不太喜歡器物落款,琺瑯器裡偏好畫琺瑯,故留有康熙款的掐絲琺瑯器極少。
雍正心儀永宣器物藝術,有較多仿傚「景泰琺瑯」製品留下。(二)內填琺瑯:早期的內填琺瑯與掐絲作品看似類似,但內填材料不用銅絲。內填琺瑯的製作技術 ,相傳是公元前5世紀居住在英國的蓋爾特(Gelt)人發明。9至11世紀,此技術與掐絲琺瑯同時盛行於拜占庭,此時的作品多數以金、銀為胎。12至13世紀之際,製作中心轉至法國中西部利摩日(Limoges)一帶。
---------------------------------------------
(三)畫琺瑯:通稱的琺瑯是指畫琺瑯。畫琺瑯在15世紀時,由比利時、法國和荷蘭三國的交界佛郎德斯(Flandes)地區創新。15世紀末,其製作中心逐漸轉移到法國中西部的城市,尤以利摩日(Limoges)為發展重鎮,產出是以宗教用器皿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