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收藏鑑賞老印章與篆刻


收藏鑑賞老印章與篆刻                      清風蘭石齋主人
 清風蘭石齋主人 The master of the breeze orchid and stone room
 
實在不知道如何完整描述這一個收藏方向,因此就從幾個方向來敍述。
假設是一位老饕,請問他會只吃一家餐廳? 只吃某一位廚師煮的? 只吃海鮮類?
只吃某一類料理? 應該不會。他追求的是甚麼? 一種整體感官的美感體驗,一個過程,一個享受。
 但是如果是提供服務的餐飲業,他會出一本書教你如何品嘗各種料理,分別不同來源的食材,告訴你每一位名廚的優缺點嗎? 恐怕也會有商業經濟考量吧。更不會告訴你享受是什麼。

我是以挑戰收藏的老饕自居的人,我希望收藏許多好的文物佳品的心,就如同老饕尋求美食一樣,我找得到一本書教我如何達成目的嗎? 或許一些基本知識有書教,但是沒有體驗實在不知在讀甚麼。更不要談謬誤偏見與商業動機了。

成為老饕,或許有同好切磋,因為畢竟是食事,一直演化創新,呼朋引伴,總是花錢就吃得到,也無競爭關係。

但是收集老東西藝術品就不是這樣了,這應該可以理解,因此我如果要寫一本這樣的關於整個篆刻行為的書,應該站在怎樣的角度切入呢? 一般人進入骨董收藏都是由骨董商調教引出興趣掏錢買,我大概不是骨董商的料,也沒有幾個骨董商專精這一門,我更不是這些專家的服務對象,難道我就沒法子玩嗎?
沒有壞人就沒有需要警察的感覺,沒有造假就沒有需要專家的感覺,我們說黑白道的無奈,
我們也知道名家以作偽畫為樂的事,為何沒有人拒買這個人的作品?商業利益炒作,套牢的要解套而已。
 我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件文化上如此美麗,無論視覺上,文字上,或故事背後歷史,只要好好呈現給大眾欣賞,篆刻印章藝術品都應該會引人入勝。

坊間找得到的書,有教篆字的,各類印石的辨識的,篆刻歷史的,印學的,拍賣目錄等等。但是沒有一本書來教你,甚至只是讓你整體的來看一下,這中華文字歷史與文人藝術與歷史的精華,可以有如何的以視覺來欣賞與品味,當然有關觸感的實物接觸,雖是重要的成分之一,恐怕一本書是無法提供的。

鑑賞的佳品才有收藏的價值,一張好的圖片與簡單的說明,在這件事上,是勝過千言萬語的。更何況幾百年來,當時的創新與派別,現時已無意義,美就對了,有品質內涵的藝術收藏家,不會跟著市場價值走,那是有錢人的事,不是我輩玩家的事。
藝術是主觀的,篆刻藝術印石印鈕之美,個人是覺得拋開風格偏見與利益之後,應該何為好的共識還是可以形成的。

鑑賞要分成八個方向
一,  原料材質歸屬類別與良窳 合成品 新產地 變造
二,  製作印材之時代 類型 大小 優劣
三,  印文 之內容 工藝 章法佈局 類別 檢視印兌 藝術性 原創性
四,  有無邊款 邊款與印文印鈕之一致性 藝術性 故事性
五,  歷史故事性 價值 印譜 字畫章比對 整體判斷
  屬性 官印 私印 閒章 明器   高價高檔品之高仿與變造  
  印章完成後 使用 保存 流傳 情形與持有狀態
 判斷稀有性 歷史文化價值 與市場價值 也就是被承接的難易與價值

鑑賞之後的收藏就要看自己的條件與個性,淘寶心態與買賣機會,能力越好,判斷越準,決定越快,必要時,先收再仔細鑑賞。
理論歸理論,真正練功夫還是要實際去看去買,開始總要買到一些不對的東西,失敗為成功之母,客觀不偏執,多聽多看多讀多問多想多疑多買是第一階段,之後就順手了。
收藏於我是學習鑑賞的過程,有些東西一放幾十年來尋求答案,樂趣之所在。
鑑賞收藏家與一般投資收藏家是不一樣的過程與歷練,樂趣也不一樣。
總之,現階段的市場,老印章的鑑賞與收藏,是最適合高級知識份子兼具藝術欣賞天份與自信的人來挑戰。 
宋  青田石雕 青田凍 十二生肖 鼠頭(白酒)  羊頭(楊六良) 人身 印紐 Song dynasty, soap stone ,sculpture and seal.

乾隆御用印   Imperial Taste, 18th century, Ching
皇帝級的欣賞就好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一件明朝 艾綠石筆筒 解開壽山艾葉綠之謎

從收藏老印章開始 就有一類印章引起我的注意

看來好像黑的 透光一照 是漂亮迷人的 如翡翠綠的顏色
初時以為或許是綠田 因為無田不貴

到處找資料 極難找到圖片
尤其能證明明朝的東西

許多艾葉綠的印章 在歷史過程中 被磨掉印文重刻
或是被偽刻邊款 以致明明印文甚好 卻與邊款作者風格年代不符

這類印章質地 通透性也是不一致

一開頭收集到這一件
 -物常聚于所好-錢式  綠田 具格與蘿蔔絲紋
質地不錯 也符合田石的特徵

但是今天我不會說是綠田 因為艾葉綠 或艾綠石 的真貌已經確立 而且站在還原真相的角度
尤其欣賞老篆刻藝術的角度 認識老壽山艾綠石 十分重要
 艾綠-秋耀金華筆筒 明代 福建 壽山 艾綠石 吳山所用 印章款  500年前的東西

 艾葉綠 壽山石 筆山-印石壽桃 清 高翔 西唐   恭則壽 壽則辱

卷起千堆雪    鞠履厚 ,字坤皋,號樵霞,又號一草主人 18世紀

文采風流 馮康侯 艾葉綠凍

我想 應該到二十世紀初還有人有老艾葉綠印材 如上面 馮先生的文采風流一印
 至於上面乾隆時期的老印章 尤其是壽則辱 幾乎是特地鑿出透綠的桃子

目前網路上還有許多老艾葉綠印章在賣 應該有佳品 待淘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印石玩賞 收藏 與投資


印石玩賞 收藏 與投資 目的不同 優先順序不同
收藏瓷器 真的是收著 藏著 怕打破是原因 偶而賞玩一下而已
沒有賣也不知道投資是盈是虧
當然擁有珍品是一個心理上的充實感,在整個收藏鏈中,自己屬於哪一環節,也會有不同的喜悅與失望。
拍賣場的投資客 有賺錢的喜悅也有套牢賠本的煩惱
走骨董店的 有哪裡買是真是假的問題 也有賣的時候拍賣場收不收的問題
因此把淘寶當成樂趣把玩賞鑑識考證當成主角把收藏當成必然 把投資獲利當成隨緣 這樣大概就是我所屬的類型
既然有可能收藏一堆 當然挑好玩有刺激 不佔太多空間的來玩
玩過瓷器 現在實在沒什麼寶可以淘 因此退居次線標的 偶遇小而美的還會忍不住出價試看看之外,幾乎都是藏著的階段。至於賣則是隨緣。別人挑中的總是自己最不捨的。不是行家也不會敢上門 上門當然要獲利也擔風險。別人不挑的也沒什麼價錢,擺著好玩也好。
日子總要過, 時間要打發,腦筋不能空轉,因此才又挑上早有淵源的老印石印章玩玩 把旅遊 打球 吃喝的錢放進去玩也還不會出問題
老印好玩的是有淘寶的刺激 又可把玩 觸覺享受 加上數位攝影處理的視覺享受 加上篆刻欣賞 加上打發時間作閱讀考證 就得娛樂怡情之效 至於投資 一樣的故事。 有位朋友給的忠告 中國老東西 真的精品放著把
所以大家目光集中的好東西 要提防足以亂真的高仿 這是歷史的事實與現實
所以要玩收藏 一定是在大家目光還沒移過來時 玩一玩 投資的心 獲利的心擺一邊 隨緣吧

說真的玩老印章還真有趣 現在變成每日功課 把之前胡亂收的整理一下 也真或益匪淺 
自己又不靠這個謀生 就把心得與大家分享

不要想田黃 不要想高價美石 挑沒人要的老印章玩玩 樂在其中 偶得佳品 高興幾天
總之 玩骨董 第一課 知己知彼 不隨潮流 眼光獨到 高興就好
想投資保值 升值的留給大企業家 大富人家
我們小康的 勿忘初衷 玩玩就好

不刻意碰官窯 不反對偶得官窯 不碰高價精品 不反對偶淘的佳品 親近古人
我思古人最近收到的一枚 所謂不入流的田黃小章 龍石款 印文如是說


老綠色系列印石之謎--綠田 艾綠凍 艾葉綠 等等

老綠色系列印石之謎--青田封門青 燈光凍 ,綠田, 艾綠凍, 艾葉綠, 等等

 --------------------------------------------------------------------------------------
 印石顏色喜好的演變  2013-10-16 補
一開始沒什麼選擇雜色美感即可 偏向青田石色系---宋元
明朝 因皇帝姓朱 朱色即為赤色紅色 --因此大紅袍雞血石為王公貴族蒐購一空,民間只有切下的邊材可用。
紅與綠對應,這個配對可由明瓷東南一代流行紅綠彩得到證明。
因此明代文人喜歡艾葉綠 配上偶得的小紅袍雞血石 ,紅花綠葉,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因此明代最貴 雞血 艾綠。
田黃異軍突起是在清朝。
清朝皇帝獨佔杏黃色,以田黃祭天,田黃就貴起來了。
其實紅色綠色就顏色本身或歷史而言,高於黃色。
清末民初,因為慈禧喜歡翡翠綠,少量的綠色美石流傳於名士之間,不輕易示人,因此外界知道的人不多。
-----------------------------------------------------------------------------------------------------------------



在中國的綠色系老印石裏,
最早的應該是宋朝的青田石 系列. 以燈光凍為最佳 。以下即為宋代老雕封門青燈光凍。

宋  青田石雕 青田凍 十二生肖 鼠頭(白酒)  羊頭(楊六良) 人身 印紐 Song dynasty, soap stone ,sculpture and seal.
 
青田石通透的一類裏可看到夾著一小片如晶般的淺綠部分。

後來有挖到較大塊的通透的, 有如壽山出產的水坑或山坑石的性質。

在在平光之下,是淺色綠帶點黃, 透視光下也差不多。
張寒月-青田-艾綠凍石紐


 後來頂級青田石如 封門青產出,這塊隨形薄意雕擺件,有 部分達燈光凍的通透渡。
青田
 
青田這一類的品質已如田黃般細膩溫潤。


回到壽山石系列。以下有些例子可能是傳說老坑遼寧丹東石。新的丹東石較粗。

 文獻記載,在福建地區,宋到明出產 (但是實際上應該 有用到清乾隆時期) 的艾綠石 或艾綠凍 甚至有個別品質達到可認為是綠田石的印石留存。

 這是明朝的艾綠石筆筒
通透的部位 顆粒極細 通透 光亮 不輸田黃艾綠-秋耀金華筆筒 明代 福建 壽山 艾綠石 吳山所用 印章款  500年前的東西



如果是珍貴如田石的獨石艾葉綠 應該在當時會作成有些隨形,如以下的例子。
艾葉綠 壽山石 筆山-印石壽桃 清 高翔 西唐   恭則壽 壽則辱

這個就達到平光下漆黑如墨 透光下如翡翠般的綠 謂之綠田亦不為過。因為就是獨石, 有類似田石的觸感潤滑硬度 細致。
當然因為石性與產地會跟田黃的產地有些距離,也當然會有少數在與田黃同區域發生。 因此明代艾綠壽山石雖屬田石,但是會與目前在田黃產區偶發現之綠田有些差異。田黃區的綠田 ,田黃加綠,黃色部分較多, 是較正確的描述。
明代或清早期,另有類比田石或水坑性質,更通透的獨石,以部分隨形切割出的艾綠凍晶。 平光下淺棕色, 而透光則淺綠到艾綠。如以下的例子 也是乾隆時起期的東西。
 汪士慎  甘泉山人 艾葉綠晶凍 自新 The best and rarest soap stone ever, first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以上兩件隨形而製的老印鈕,就是符合文獻記錄,到明末絕產,( 也就是河床水邊找不到這類獨石) 使用上屬高品質印石,到乾隆已經用光了。 有一些較小,粗較,雜質多的,大塊較不通透的,可能到清末還有。如以下清末錢式製的印。-物常聚于所好-錢式  綠田 具格與蘿蔔絲紋
 

或是民國初用的,如下面這件,到底是大塊獨石切出或是礦脈挖出,不可考。
 馮康侯   文采風流今尙存 黑綠田 篆刻

上油之後如下圖


 文采風流 馮康侯 艾葉綠凍
 
有些老印章屬此系列之石材,印鈕與篆刻看來比邊款老的,到底是保存下來的老印石,後來才使用,或者刻上後加款,有些 難以確定印章真正刻製的時間。
 艾葉綠 趙古泥  " 豈為功名始讀書"

 宿世良友-汪洛年  艾葉綠 ?綠田 (墨綠)偏黃


一些品質如山坑石或水坑石的艾葉綠,
甚至有些相近而帶粉的個案,如下面這件,可能有不同來源與來歷。
卷起千堆雪    鞠履厚 ,字坤皋,號樵霞,又號一草主人 18世紀





下面這件可能是清早期 礦脈或水坑產出的艾葉綠石。
 汪得稻 字少白-   惠山試泉 師林拜石 印





下面這件懷疑不是福建壽山,或許遼寧丹東石。
 陽春白雪
 
總之,老的,乾隆以前的隨形製的,如果其他條件都符合,應該是確定老的,合理認定是壽山產的艾綠老田石。
與今天的綠田黃石是不同的東西。
 老的裏面應該也有月尾綠,黨洋綠之類的,石質不同,應該不難區分。上面靈芝隨形刻出的一草主人印則屬不同石種 但是是老的,稍帶藍。
至於較近代的一些綠印石當然來源更多元。  希望這樣的說法能被證實。

艾綠壽山石系列因為現在大家炒田黃石,而且又無大量出產因此沒有炒作 經濟效益而被忽略。
 真正綠田黃石則產出極少。
綠田
真正好的老艾綠凍絕對是比 田黃珍貴難得。但是識貨的不多。
至於一般品質的老艾葉綠印章,則經常是明清老篆刻值得欣賞。
 缶款-禪字印-艾背綠 , 吳昌碩 缶盧 老缶  ,艾葉綠中偏正綠有白點線者稱艾背綠


最近又出了一個神祕的西安綠
到底是哪裡產的
有人說是壽山 故佈疑陣 說是西安 或河南
還是染色?其他有巴林石 廣東綠 山炮綠 青田 昌化等等
拋開這些
我個人認為 新的東西 翡翠綠色 如果石質可比田黃的話 應該是第一優先看好的。
至於老的則是只要真老的,篆刻出俗,應該是名家篆刻,以及名人 用具都值得收藏。

 艾草 艾葉綠 艾背綠 艾綠凍 艾綠石 到底是石麼
sealgr (2)
網路上有些看來如此
有些又像是 真的
待多一些樣本再談
 102-2-27 補:
艾綠凍-高遠-潘玉茂 拷貝1
從上圖
推論
艾葉綠凍石
應該是高山系的天藍凍發色應該是其中的二價鐵離子。
在地層改變中自然掉落的天藍凍獨石 歷經類似田黃的過程,滾落在溪底,被撿拾出來就是古代所說的艾葉綠石,比例少 質地 或達田石友籮菠絲紋 或水坑級,浸泡酸性的溪水中,質地好的通透,侵入的黃色三價鐵少,就是古人稱第一的艾葉綠。
質地差的,雜質多 加上浸潤溪中侵入黃色多而且放久之後 鐵又氧化,因此會變成墨綠色。
基本上因為天藍凍本來就少 因此量少
質地也分成高山系 及芙蓉一系 這在老印章裡面可以區分。
如果藍色濃一點 浸潤黃色久一點 就成如翡翠色的所謂西安綠
類似的道理 可能其他地方也有 但是好壞還是回到質地與雜質多寡。
基本上與田黃比 有一點差別 就是好質地的少 質地不夠好的顏色會變成墨黑 田裡少見 大多是在溪底獨石,撿完就沒了,埋到田裡久的都歸入黑或灰田了 少數變成綠田。
最近看到幾件天藍凍 似乎也屬坑頭獨石

有竹人家  壽山天藍凍石 張寒月刻

壽山天藍凍-桂生 印紐 薄意 福州 西門派 ?

似乎真與一部分艾綠有共通點

 壽山 田石 綠田小印章 獸紐 19世紀 名家 趙之琛 徐楙


 但是質地較接近田石這一邊。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過渡期瓷畫 十七世紀前半的明瓷

明朝十七世紀瓷器的特色

歷史背景
國際背景
政 治背景
經濟背景
社會背景
工藝背景
從明風格過渡到清風格
細描圖案與 簡筆寫意 都達到高峰 畫師文化水準高 類似元朝的原因(也就是被迫害因而
青花畫師 裏有些有文人背景 運筆工力韻味 喻意層次高)

 明末清初五彩罐

一般有關中國瓷器歷史與特色的敘述 總喜歡用皇帝年號
用膝蓋想也知道這是不對的

哪有皇帝一死 年號一改工匠全換一批
官窯或許可以 反正錢多 不合意的全打碎 重燒

民窯可不是如此
破壞性的改朝換代絕對會有明顯風格改變 這畢竟不多

正確描述應該是明朝民窯十七世紀初的風格演變(又稱天啟崇禎)

啓崇禎 民窯瓷器 特色

從與前一階段萬曆作比較 才可以明白這一個轉變的具體要點
萬曆 (元年 1573葵酉-1620庚申。)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用萬曆這個年號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Ming-Jar-3
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Meiping , Ming dynasty, 明代青花梅瓶
明與日本為了朝鮮 有兩次戰爭 1592.1596.
與後金戰1619


天主教傳入中國影響萬曆二十九年(1601——利瑪竇將油畫引入中國
與日本 與歐洲貿易往來


1609荷屬東印度公司與日本在長崎平戶開始貿易,1640年交易地移至出島。之後二百餘年,荷蘭的學術、文化、技術等,總稱為「蘭學」持續傳入日本,是德川幕府鎖國期間日本與歐洲的唯一聯繫。
中國瓷器透過日本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運往歐洲 及世界各地

裝飾風格自由化 開始跳脫傳統瓷器紋飾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中華瓷器進入十七世紀Ming-Wanli-export-plate

這說明了明朝進入十七世紀時 瓷器裝飾風格改變的原因( 理論上萬曆的最後四分之一期逐漸變化到天啓風格)
 另外兩個重要因素
一個是天啓 宦黨亂政 許多讀書人無處謀生 加入畫瓷 因此 提升瓷畫韻味 簡筆 聯句文字
另一端是印書業發達 畫譜用於  參考 人物故事畫 較細膩 
這些改變為順治 康熙打下基礎





 blue-and-white-box , Ming,  明青花

透過日本 通往歐洲17th-centry-chinese-blue-and white porcelain


 崇禎(公元16281644三月)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禎是明朝的最後一個年號。朱由檢於天啟二年(1622)九月被冊封為信王,後登位為思宗。

(1644-1661 大清 順治)


戰亂停燒 又改朝代 又屬不同文化語言 因此有較明顯的改變 尤其官用國內用者 至於外銷的 除了工藝材料之外 風格一市場 需求 不可能 劇變


啓崇禎 民窯瓷器 特色
对于 這時期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 放在一起  說,青花瓷 到 此時 ,已開始走下坡,而 這兩朝代加起來也不到三十年 因此制瓷風格相近。 官窑 幾近停顿,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主要是三類 產品:廟宇或家用供器、一般日用瓷和外销瓷。brush-painting-on-porcelain

1器型如同明代中後期 大多不規整。

2、胎質粗糙為多,淘練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并有萬曆  遺風。
   
多彩瓷、青花瓷為此時期的主要產品water-pot

3. 為迎合日本喜好,添加了日式圖案設計。也出现了日本風格的造型。,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風氣 亦有 出现。
出現豪放跨張的簡筆寫意畫 ,17th centry  export floral pattern

一般認為是明末清初八大山人風格的宗師 而非畫匠學八大山人 時間前後不對
出現題詩聯句代表部分文人畫家對裝飾內容的影響 高級官窯畫師 畫民窯的創意也有可能
官窯衰民窯進 相當合理bw021a

4. 崇祯时,器型不规 整更嚴重 少數例外 。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    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
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5.
青花有四 種不同色调,其中 暈散和黑灰的與 纖細 清淡的色调相差 懸殊。
   崇祯时 青花暈散Ming-Jar-B&W(燒瓷窯的溫度高 釉面硬亮 青花燒暈 已經開始過渡到康熙)
 
6
、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 圓整,胎体裸露部分 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 特徵

 7、天 啓器物款 識少。一般 寫在器底。 。崇祯时, ,有書官款的,也有以書干支纪年款的,此外,還多见 寄託宣德成化嘉靖等前朝的年款。 台灣出土瓷片常見這類款識

 8. 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雖然也有精 良之作,但大多 粗糙。 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 青中泛灰,無青翠之感。到了天 啓時,在 風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 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B&W-plate-late-Ming花鸟、走 獸、鱼虫、静物,大至 龍鳳神仙,小到 蝦蟹之微, 無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潑、 天然,颇具水墨  寫意的風韻,山水画面常以细線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transitional period

結論
明末之物transition-dragon--17th-cen
重點
底部略粗 跳刀痕 圈足略尖  底中心尖狀凸起 特色款識 不難辨別
 。此外, 崇 禎的瓶、罐、 筆筒 ,常在頸部和近底 刻畫裝飾圖紋

可以說喜歡瓷器畫的收藏家 絕對無法缺席的區塊 極高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