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收藏鑑賞老印章與篆刻


收藏鑑賞老印章與篆刻                      清風蘭石齋主人
 清風蘭石齋主人 The master of the breeze orchid and stone room
 
實在不知道如何完整描述這一個收藏方向,因此就從幾個方向來敍述。
假設是一位老饕,請問他會只吃一家餐廳? 只吃某一位廚師煮的? 只吃海鮮類?
只吃某一類料理? 應該不會。他追求的是甚麼? 一種整體感官的美感體驗,一個過程,一個享受。
 但是如果是提供服務的餐飲業,他會出一本書教你如何品嘗各種料理,分別不同來源的食材,告訴你每一位名廚的優缺點嗎? 恐怕也會有商業經濟考量吧。更不會告訴你享受是什麼。

我是以挑戰收藏的老饕自居的人,我希望收藏許多好的文物佳品的心,就如同老饕尋求美食一樣,我找得到一本書教我如何達成目的嗎? 或許一些基本知識有書教,但是沒有體驗實在不知在讀甚麼。更不要談謬誤偏見與商業動機了。

成為老饕,或許有同好切磋,因為畢竟是食事,一直演化創新,呼朋引伴,總是花錢就吃得到,也無競爭關係。

但是收集老東西藝術品就不是這樣了,這應該可以理解,因此我如果要寫一本這樣的關於整個篆刻行為的書,應該站在怎樣的角度切入呢? 一般人進入骨董收藏都是由骨董商調教引出興趣掏錢買,我大概不是骨董商的料,也沒有幾個骨董商專精這一門,我更不是這些專家的服務對象,難道我就沒法子玩嗎?
沒有壞人就沒有需要警察的感覺,沒有造假就沒有需要專家的感覺,我們說黑白道的無奈,
我們也知道名家以作偽畫為樂的事,為何沒有人拒買這個人的作品?商業利益炒作,套牢的要解套而已。
 我只是單純的認為,這件文化上如此美麗,無論視覺上,文字上,或故事背後歷史,只要好好呈現給大眾欣賞,篆刻印章藝術品都應該會引人入勝。

坊間找得到的書,有教篆字的,各類印石的辨識的,篆刻歷史的,印學的,拍賣目錄等等。但是沒有一本書來教你,甚至只是讓你整體的來看一下,這中華文字歷史與文人藝術與歷史的精華,可以有如何的以視覺來欣賞與品味,當然有關觸感的實物接觸,雖是重要的成分之一,恐怕一本書是無法提供的。

鑑賞的佳品才有收藏的價值,一張好的圖片與簡單的說明,在這件事上,是勝過千言萬語的。更何況幾百年來,當時的創新與派別,現時已無意義,美就對了,有品質內涵的藝術收藏家,不會跟著市場價值走,那是有錢人的事,不是我輩玩家的事。
藝術是主觀的,篆刻藝術印石印鈕之美,個人是覺得拋開風格偏見與利益之後,應該何為好的共識還是可以形成的。

鑑賞要分成八個方向
一,  原料材質歸屬類別與良窳 合成品 新產地 變造
二,  製作印材之時代 類型 大小 優劣
三,  印文 之內容 工藝 章法佈局 類別 檢視印兌 藝術性 原創性
四,  有無邊款 邊款與印文印鈕之一致性 藝術性 故事性
五,  歷史故事性 價值 印譜 字畫章比對 整體判斷
  屬性 官印 私印 閒章 明器   高價高檔品之高仿與變造  
  印章完成後 使用 保存 流傳 情形與持有狀態
 判斷稀有性 歷史文化價值 與市場價值 也就是被承接的難易與價值

鑑賞之後的收藏就要看自己的條件與個性,淘寶心態與買賣機會,能力越好,判斷越準,決定越快,必要時,先收再仔細鑑賞。
理論歸理論,真正練功夫還是要實際去看去買,開始總要買到一些不對的東西,失敗為成功之母,客觀不偏執,多聽多看多讀多問多想多疑多買是第一階段,之後就順手了。
收藏於我是學習鑑賞的過程,有些東西一放幾十年來尋求答案,樂趣之所在。
鑑賞收藏家與一般投資收藏家是不一樣的過程與歷練,樂趣也不一樣。
總之,現階段的市場,老印章的鑑賞與收藏,是最適合高級知識份子兼具藝術欣賞天份與自信的人來挑戰。 
宋  青田石雕 青田凍 十二生肖 鼠頭(白酒)  羊頭(楊六良) 人身 印紐 Song dynasty, soap stone ,sculpture and seal.

乾隆御用印   Imperial Taste, 18th century, Ching
皇帝級的欣賞就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