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陝西 富平 鼎州窯的發現--改寫中國陶瓷史

20128月,中國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到渭南考察鼎州窯遺址  


86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光堯一行10餘人組成的專家組來到富平縣,就20088月初發現的疑似鼎州窯窯址銀溝遺址作進一步實地考察調研。
陝西富平是什麼地方?
 富平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故領導人習仲勛,,陝西富平人祖籍河南省鄧州。,是中國現任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之父。
真是有趣的巧合。
通過對該遺址內前期發掘的瓷片,遺址區域內裸露窯址、城址的分佈等情況進行細緻查看後,專家組一致認為此處遺址的重要性及其考古價值不容忽視,陶瓷史上的懸案鼎州窯的確切窯址之謎,或在富平塵埃落定。
故事恐怕還不只這樣,因為很可能如謎一般的柴窯,可能就在這裡。
下圖上面那件應該就是鼎州 耀式刻花碗
 Chinese Antique Ceramics 封面底, Photos by  CT Hong and TL Hsu,All rights reserved




彙報座談會上,陜西文物勘探公司的負責人向與會專家詳細彙報了勘探結果。
一期考古勘探,在銀溝遺址超過1平方公里的窯 瓷堆積層內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瓷等,釉色包括黑、黃、青、白及花釉,涉及瓶、碟等器皿及器械等類型,從其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來推斷,這個窯場或 超過銅川耀州窯,歷史沿革跨越漢、唐、宋、元等數代。

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指出,銀鉤遺址的發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古時人們陶瓷製作流程、工人住宿、物料堆放、顏料使用及採集等方面的問題都 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富平陶藝村以東一帶的農民早已習慣在農作時看到農地裏不同的陶瓷碎片,也有人揀來賣些小錢。一位七八歲的小孩告訴我,他揀到一塊有花的賣了七塊錢。也有挖到較 完整的碗型的可以賣得好些。但一般未引起重視,因為看起來像是耀州窯一類的東西。但是就沒有人想想耀州窯的碎片為什麼會跑到這裡來,還在地下。而這裡離耀 縣有幾十公里遠。
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陶瓷各類);以及各類釉色(包括黑釉,黃釉, 青釉,白釉及花釉);以及器皿類別也種類繁多。
此外從胎胚的薄,釉色的正,刻花的精緻就可以看出這個窯場可能超過耀州窯。由於有漢磚瓦的存在已證明這個窯 場可能早於耀州窯,而且比耀州窯豐富。
 耀州秘色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 in NY USA (with permission)
 上圖現在看來應該是鼎州耀式刻花碗


這樣一個窯場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應該是一個重要的窯場。在中國陶瓷歷史上一直未被揭開的一個大懸案就是《鼎州窯》的存在問題。它究竟在那裏?

陸羽(西元733-804年)在肅宗上元初年成書的《茶經》(西元760-761年)中就肯定《鼎州窯》的優越。
陸羽說: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 次,嶽州次,壽州、洪州又次,或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
可知鼎州窯青瓷的瓷質僅稍遜於越窯。而在其他五窯之上。而鼎州窯究竟在何處至今是個謎。
文獻記載:鼎州窯在今陜西省涇陽縣內,主要燒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窯場。

今天的涇陽縣及其附近從未出現過任何窯場的跡象。

根據富平縣誌第二卷地形志第六,七頁載:唐開元間(西元713-741年徒富平於義亭城,故其裏曰義郡,即今舊縣地。
貞元時四年(即西元 788年),改為赤縣。旋陞州,天佑二年(即西元905年)名鼎州,貞明元年(即西元915年,名裕州。宋則富平美原並建矣

這是唐朝末 (唐朝共290年自西元618-907年)
另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在此以前二百年,鼎州作為地名已出現過:鼎州建制,前後有兩次。
第一次在武后天授 二年(西元691年)置鼎州,領雲陽,涇陽、醴泉、三原四縣。十年後,即大定元年(701年)即廢。
第二次是在天祐二年(905年)在美原置鼎州。
由以上資料知道在陜西地區,第一次用鼎州名建制是唐武后天授二年(西元691年),那年置鼎州,領雲陽,涇陽、醴泉、三原四縣,涵蓋地域極大,十年後即廢。
 
富平在此十年間是否被包括在此四縣之內,目前無文獻說明。不論富平是否包括在內,我們可以進一步猜測《鼎州窯》可能是在這次鼎州建制的十年間(西元 691-700年)建的窯場。因此定名為《鼎州窯》。


下圖一直 認為是五代耀州,或許就是鼎州窯,因為離耀州好像遠了一些
五代-耀州碗
鼎州窯或湖田


而到唐朝肅宗上元初年《茶經》成書時(西元760-761年)已有了60年的歷史,其產品完全可能達到精緻水準而被陸羽肯定,而耀州窯及黃堡窯從未被陸羽提及,很可能在陸羽成書時即唐朝中期(西元760年)《耀州窯》或黃堡窯尚未成氣候,可能只在初期階 段極為零散,不足為道。因此陸羽對它隻字不提。
如此看來,富平陶藝村以東的窯場很可能就是《鼎州窯》窯場。
 陝西鼎州窯影青 宋

P6240118

-------------------------------------------------
 反面意見:耀州窯的謎團仍很多,如位列唐人陸羽《茶經》中青瓷名窯第二位的鼎州窯多年來地點不明,黃堡窯是唐代鼎州窯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關於五代耀州窯是否為後周柴窯的爭論近年 來也非常熱烈
----------------------------------------------------------
就《鼎州窯》的青瓷瓷片看來,它的釉色比耀州窯的青 瓷要亮麗。
根據資料,在古代,耀州窯青瓷以泥池黏土為主制胎,以富平釉石為主配釉。從這裡可以知道《耀州窯》用的是本地的泥石,但卻用富平釉 。這很可能說明其時《鼎州窯》的釉色已很有名,釉石量少,易於搬運,故《耀州窯》採用富平釉石,富平的泥石也好,但量多搬運貴,故《耀州窯》只用 當地的泥石。不用質量較好的富平泥石。這種觀念可以在《鼎州窯》出土的殘杯加以證明,由於制陶在成本上的考慮,這個杯的上下用泥不同,上部用泥較好,下部 較差。這可能是《耀州窯》的產品質量要比《鼎州窯》差的原因。

另有一說法是富平的化粧土特別細白,而《鼎州窯》用此種化粧土,故而青瓷亮麗。
但也有說法, 《耀州窯》在古代是不用化粧土的,它的青瓷胎釉之間的白色中間層是反應層,而非化粧土層。這還須查證。
耀州窯 洗  宋 纏枝牡丹 印花 Song , Yaozou
波浪中 翻滾的魚 耀州印花碗
耀州印花盤
富平縣誌稿卷一 山川考 :
“荊山在縣西南十裡, 懷德故城南, 禹貢導研及岐至於荊山…..荊山今名掘陵原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于荊山下, 帝王世紀禹鑄鼎于荊山下皆指此.
“黃帝鑄鼎處
 夏禹王鑄鼎處
 中山漢武帝祭鼎處…..
有黃帝在富平鑄鼎,大禹在富平鑄鼎, 中山漢武帝在富平祭祀鼎之說. 所以富平是與《鼎》有緣的.  
 《鼎州窯》如存在應該是 在唐朝中期以前,早到西元617年唐太宗即位時鼎州就是當時關內六州之一. 也需要如此早期生產的青瓷才能夠好到被陸羽在唐代中期的《茶經》裡讚譽.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西夏 錢幣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
目前有一個說法,認為 雅利安人(aryan)一度進入中原地區,甚至中國歷史前面幾個朝代都是印歐民族的一支。
後來與南方民族,蒙古,通古斯族等混血而成 漢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416/00/19981_449895.shtml

 西夏(1038年-1227年),國號大夏

  "Tanguts and the Tangut state of Ta Hsia"
 光定元寶 鎮庫錢

 Mega coin , Kingdom of West Xia,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鎮庫錢? 御用 內廷 花錢 .... 金銀銅等合金鑄刻  文字順時鐘方向 ?  ? 內 寶錢(應該是皇家宮內裝飾用 萬福萬壽 辟邪)

 西夏 辟邪紋

 背面 日 月 星辰




西夏 大安通寶 (2)1
 西夏錢
 201406coin西夏 乾佑寶錢

下面西夏文 乾佑寶錢

寧夏來自西夏,而西夏來自夏朝。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
 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
 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 大德通寶 背雙星月 賞錢或母錢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 。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

 於1227年亡於蒙古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金朝的文字藝術--從金代古錢面文說起

金滅宋,擄走了宋皇室的一堆人,也把宋皇室的寶物收刮一空,帶回老巢東北。這些金銀財寶,近年不斷有被發現於窖藏之中。原來後來金也被蒙古滅了。
歷史就是這樣輪迴。
以前讀歷史,都比較是站在南宋的角度看這段歷史。或許跟當時國民黨蔣家政權想光復大陸有關。
歷史定律就是安逸惹禍。宋金歷史與我們社會都要 一起來看。當然金學宋,也是好壞都學。
漢化的影響,就把錢文當成一較長短的平台了。

 金與南宋
 大觀通寶  行書 鐵母
 聖宋元寶 特殊珍稀版 長字篆書 開檔元
1old coin2 (36)
新京舊照片明信片 (12)
 bottle2
------------------------------------------------------

 下面是金朝的

泰和重寶母錢
 大定通寶 上星下酉 鎏金

 百合5

 金朝因有南宋歲幣供應,鑄幣不多。

金朝雖然僅一百多年,可是文化上影響了元朝,這是我們必須謹慎解讀的。中華文化不等於漢文化。在今天名為中國的土地上,發生過許多事情,孕育融合許多文化藝術,絕對不是可以用偏狹民族主義來看的。
--------------------------------------- 
維基:摘錄
金國女真文女真文中的「大金」 /amba-an antʃu-un/[1];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個部族國家。女真族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國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權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
金世宗金章宗時期,金國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族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金宣宗時期,金國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遷汴京(今河南開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國在蒙古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2]。一說女真興起於金水,故國號名金,在部份文獻中,「金源」因此成為金國的代稱[3]

金國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4]。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5]。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佔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大金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6]

金國在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戲曲在金國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7]。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8]
----------------------------------
從蒙古滅金之後到滅南宋:
 色目人是蒙古國法律上承認的第二等人。
  隨著蒙古人對北部中國的兼併和其後對整個中國的佔領,又在法律上出現了另外兩等人。 在蒙古人統治下,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劃分在範圍上有了定義並被宣佈為永久性的,這是在以往征服者的統治下都未曾有過的。
 在1215年至1234年征服金朝之後的20年內,有兩千多萬定居人口,主要是華北的漢人,也有西夏的党項人、渤海人、高麗人以及中國北方的其他居民,都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之下。

為了行政管理的目的,這些新被征服的屬民被稱為“漢人”。
  而對於漢人來說,這個詞本身指的則是整個漢文化共同體或漢民族共同體;當時在法律上被稱為漢人的蒙古屬民中的絕大部分當然也是漢人。
 但是這個詞又被用來指所有曾經在中國北方的金朝統治下的屬民,不管他們是不是漢族,也不管他們是不是游牧民。
  ②1275年至1279年蒙古人又征服了南宋,第四等人也隨之被規定下來,這就是“南人”,它專指5000萬以上的南宋遺民。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中國最早的年號元寶錢--大曆元寶 與 建中通寶 背後的故事


把帝王年號鑄在銅錢上,始於漢興。十六國時成漢李壽漢興元年(西元338)出現。

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 在錢幣發展史上佔重要地位。
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五銖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爲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不是年號錢:這種銅錢上的四個錢 文,似篆似隸,流暢優美,是顏柳歐趙書法四大家中歐陽洵的手筆, 所謂開元,典出《漢書》作者班固的《東都賦》夫大漢之開元也,奪布衣以登皇位,意思是開闢新紀元,建立新朝代。
這種銅 錢首次鑄造,是在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西元621),李淵正是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唐代的開元君主,鑄造這樣一種銘文製錢,恰符合其開國皇帝的身份。  
開元通寶和李隆基年號雷同,純屬巧合,李隆基生於西元685年,比開元通寶年輕”64歲之多。
 開元通寶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爲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爲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爲通寶幣制,成爲唐以後曆朝的鑄幣標准,沿襲近1300年。
從西元7世紀初至10世紀初,開元通寶鑄造了近300年,不僅中央鑄,後期地方藩鎮也鑄造,因為開元只是一句吉祥話,而不是帝王年號,所以只要唐朝不改朝換代,後世帝王就可以照鑄不誤。
平錢系列錢幣開元通寶是唐代開元通寶貨幣。

 P5250077
--------------------------------------------------------------------------------------------------


乾封泉寶
 在唐代290餘年的歷史中,開元通寶始終是最主要和基本的流通貨幣。 乾封元年(西元666)鑄的乾封泉寶錢, 行用不足一年就作廢了。 乾元元年(西元758)及次年鑄乾元重寶當十錢和重輪當五十錢,是安史之亂形勢下戰時貨幣經濟的產物。
 乾封泉寶 (2)
----------------------------------------------

 「大 曆」是唐代宗的年號
「建中」是唐德宗的年號
但唐代文獻中卻從未見有關於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的記載。

現今傳世的這兩種錢幣,多出自於考古發現,出土範圍 東到焉耆明屋唐遺址,西到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南到於闐經和田河去龜茲的交通要道麻紮塔格古戍堡,北到庫車以北的蘇巴什古城,都屬唐代「安西都護府」管轄的 範圍。
 20140609_181429
庫車古稱「龜茲」,唐代又稱「安西」,這裡是唐朝經營西域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安西都護府」的所在地。
大曆元寶、建中通寶等錢幣歷年出土發現完全都集中於這一地區。
---------------------------------------------------------------------------------
 據學界研究,大曆元寶與建中通寶的鑄造,與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發生安史之亂,唐西北駐軍精銳東調平亂,吐蕃乘機攻佔河西、隴右,切斷了西域守軍和唐中央的聯繫這一歷史背景有關。
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地方政權,西元7-9世紀是最強盛的時期,與唐朝爭奪對絲綢之路貿易線路的控制,早在唐太宗時期吐蕃就在河西及西域地區多次發生衝突。當時唐朝國力強盛,曾有效地扼制了吐蕃的進攻。
安祿山造反,邊兵精銳者皆徵發入援,謂之行營,所留兵單弱,胡虜稍蠶食之,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自鳳翔以西,頒州以北,皆為左衽矣。」
《舊唐書》卷四十《地理志》「安西大都護府」記載了吐蕃入侵河西及西域的情形:

「至德後(756-758)河西、隴右戍兵皆徵集,收復兩京,上元元年(760)河西軍鎮多為吐蕃所陷,

有舊將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二鎮與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之不下。」

當時為內憂外患所困擾的唐朝,在河西、隴右失陷後,完全失去了西域的聯繫,直到十多年後仍堅守西域的李元忠、郭昕派遣的使臣於建中二年(781)萬裡迢迢繞道回鶻來到長安後,朝廷才驚喜地發現西域二鎮:「安西」和「北庭」仍控制在唐朝留守部隊手裏:

「北 庭、安西自吐蕃陷河、隴,隔絕不通,伊西、北庭節度使李元忠、四鎮留後郭昕帥將士閉境拒守,數遣使奉表,皆不達,聲問絕者十餘年;至是,遣使間道曆諸胡自 回紇中來,上嘉之。秋,七月,戊午朔,加元忠北庭大都護,賜爵甯塞郡王;以昕為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賜爵武威郡王;將士皆遷七資。」

但是河西、隴右失陷後,西域守軍失去了後勤供應基地,亦斷絕了關內援助。建中四年(783)為平涇原兵變,德宗還曾一度想將安西、北庭割讓給吐蕃。此種形勢下,郭昕、李元忠為穩定守軍,安撫百姓,為了籌集軍餉堅守西域,同時也表達他們忠於大唐,抗擊吐蕃的決心,遂奉唐正朔,採用當時正使用的唐代宗年號「大曆」,仿照開元通寶的式樣鑄造了「大曆元寶」。

大曆元寶

到建中二年(781)安西守軍經「回鶻道」和唐中央再度取得聯繫後才知道大曆十四年後德宗繼位,已改元「建中」,遂又鑄造了「建中通寶」。


a20140316 (171)

因時間較短,建中通寶鑄造數量比大曆元寶要少 。
 大曆元寶、建中通寶是安西都護府為了堅守西域,於大曆、建中年間在安西(庫車)地區鑄造的,流通使用範圍僅限於當時安西守軍主要控制範圍即庫車及其附近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