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金朝錢幣精品

皇統元寶鎮庫錢

 

金是女真,原臣屬遼。  

首領阿骨打於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起兵反遼,稱帝建國,國號大金,都上京,即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

 金與宋結盟,一舉滅遼。


  金滅遼不久對宋進攻,滅北宋。
宋室南遷,形成北金南宋對立。
 
金的文字與幣制受遼影響。 

遼錢實行五等錢制 。 已發現的金朝錢幣也分五等。

  泰和通寶錢分五等 。
   

金的錢幣未完全沿用遼朝舊規,也吸收宋錢幣的優點。 

 有篆書,有對子錢,有重寶
錢文多用真書,篆書兩種字體,成“對子錢”。
  

錢鑄造品質精美程度高於遼甚至超過宋,如 阜昌泰和錢等實為美輪美奐。  

  金朝錢幣的另一特點是效仿宋和遼----“立新年號,即鑄新錢”。 

縱觀有金一朝,歷九帝,共建二十一個年號( 阜昌未計),量少但逐漸發現中

 。 

阜昌(阜昌(公元1131~1137年))

 阜昌元寶

正隆(正隆二年(西元1157年),海陵王鑄)



皇統(皇統年間(1141-1149年)鑄造,極爲精美)





大定(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 小平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

 金 大定通寶 二酉
 大定通寶 上星下酉 鎏金

泰和(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罕見。 )





  

貞祐(金宣宗 公元1213~1217年 鑄行貞祐通寶、貞祐元寶錢。)



 

金海陵王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今北京)。 

金宣宗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遷南京 今河南開封,金哀宗天興三年(公元1234年)被蒙古軍聯合宋軍所滅,歷9帝,120年。

   金朝早期使用舊有的宋、遼錢幣,直到金、宋間第二次議和後,戰爭暫告結束,才發行自己的貨幣。 正隆鑄幣。

世宗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鑄行大定通寶錢,有小平、折二兩種幣值, 小平除光背外,另有背“申”、“酉”字紀年,版別較多;
折二大定通寶錢較少見,錢徑2.8厘米,重9克
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泰和通寶真書錢,罕見。 
 
金衛紹王 (公元1212年)鑄行 崇慶通元寶錢, 有小平、折二兩種,錢文真書。 元寶錢僅見折五一種,篆書,錢徑3.5厘米,重11克。
   

衛紹王 公元1213年 鑄至寧元寶錢 。

 
金宣宗 公元1213~1217年 鑄行貞祐通寶、貞祐元寶錢。
 

在金滅北宋後,曾扶植"大齊國",建都大名府, 此期間鑄行阜昌元寶  均為真、篆書對錢。 

大齊國雖僅存七年,但所鑄錢幣卻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錢精整。

 

  金章宗 1197 年十二月,鑄造承安寶貨銀錠,自一兩至十兩,分為五等。

金朝的紙幣

海陵王貞元二年(1154年),開始發行“交鈔”,初有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後來又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七百文五等,謂之小鈔。

 

貞祐二年(1214年),又發行二十貫、五十貫、一百貫、二百貫、五百貫、一千貫幾種大鈔。  

交鈔的使用一開始也有“界”的規定,七年為一界。  

但是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後,交鈔流通改為無期限,並且規定可以由地方政府印造。 

因此,交鈔數量大增,流通區域漸漸擴張,但也導致了交鈔也嚴重貶值,通貨膨脹日益嚴重。

 
由於交鈔日益貶值,宣宗發行新紙幣貞祐寶券,取代舊的交鈔,但兩年後同樣大幅貶值。 
1217又發行通寶紙幣,一貫當貞祐寶券一千貫,藉以取代舊幣,但貞祐通寶也難逃貶值命運 。 

金哀宗於 天興寶會紙幣,以銀為單位,有一錢、二錢、三錢、五錢四等,但沒等發行金朝就滅亡了。
 
金代紙幣的發行由於沒有準備金和充足的貴重金屬保障,且發行浮濫,因此紙幣屢屢貶值,朝廷不得不發行新鈔取代舊鈔,但新鈔貶值更快,因此造成惡性循環。
 

宋臣吳潛曾上奏:金人之斃,雖由於韃(蒙元),亦以楮輕物貴,……百緡之楮(百貫紙幣),只可以易一(碗)面,而國斃矣!


元臣(金降臣)耶律楚才說金亡:(濫幣)以至萬貫唯易一餅,民力困竭,國用匱乏,當為藉鑑!

(好像中華民國也曾經有過)。

所以歷史寫一堆,真相是經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