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中國博物館界的悲哀

假的 或是次品,被外國拍賣公司 結合買辦與收買的博物館界專家媒體,吹捧到 十億,花錢還被笑傻。

這篇文章與我觀點一致。

我之所以弄這個數位博物館,就是因為不忍前人心血結晶,流落地攤,而外國掠奪者又大撈其錢,不肖媒體吹捧壟斷。

非常不好的行為。
台灣以前很多熱心收藏的都吃了"藥"後來不玩了。
現在那邊新富豪也正在吃"藥"
總有一天會崩盤。
我繼續撿,文化工藝歷史繼續晦暗不明............
**************************************************

"这个新的保藏集体,从一开端就毫不讳言地将自个的保藏做法归类于“艺术品出资”,有些富豪爽性将自个保藏的名画称作“挂在墙上的股市”。恰是在这么一种价值体系的孵化下,我国艺术品商场在本乡富豪和西方古董商们的金钱游戏中被迅速边缘化、泡沫化,变成了中外本钱大鳄们的隶属赌场和游乐园。"

"这一波进入的我国富豪们就没有他们的先驱者那般走运了,因为人多粥少,那些抢手拍品的影子——高仿品开端小批量地进入国际拍场。依据记者在景德镇暗查,每年至少有20-30件摆布的元明清“官窑器”高仿品在国际拍场高价成交。商场张狂了!富豪们即使买到了一些“真货”,那也通常是“将豆腐买成了肉价”;"
"2003年,何鸿燊先生仅以600万人民币的报价在美国民间购得圆明园猪首铜像捐献祖国。而在2007年尽人皆知的那一场苏富比拍卖胶葛中,因为圆明园文物通过台湾商人的数次恶性炒作,何先生不得不支付比上一次高出11倍多的报价,以6910万港币买回另一只铜马首捐献回国。而台湾商人最早从国外买回来的时分,仅花了区区20万美元。"
"本来在我国民间,相似张砚钦这么的平头老百姓还大有人在,大约因为他们的姓名不能为媒体赚取足够的“眼球”,所以大大都人都作了“无名小卒”。这些年,记者时有所闻:还有一些平头百姓用自个微薄的收入偶然淘到一两件国珍,想捐献博物馆却“报国无门”,不是被无由当作“赝品”,即是被无端诬为“炒作”,通常比及那些“赝品”出口转内销后,才能得以正名。穷人的不要,富人的不捐,成天向政府哭穷要钱买藏品,不论有啥客观原因,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博物馆界的悲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U0NTY4NA%3D%3D&mid=2247489229&idx=1&sn=363d3bfb2e0897ac29383145f60895de&chksm=eca571b6dbd2f8a0d18918e668f8d5dce01f63898b56b9703070316a28caff9d85e31dce217a&mpshare=1&scene=43&srcid=1023UY6UJNwAyDMUKtfyxbta#r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