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浮現中國古錢幣真相

這個題目會這樣下,是因為百年來,我們可能都被一些片面資料誤導。

隨這中國改革開放與建設,二十年來的收藏熱,以及民間隱性對中華文化不滅的熱愛,雖經文革滅絕,仍然深愛傳統的一群文物熱愛者,以及綿密的古文物流通網掮客地攤骨董店的運作,中華古錢幣工藝的真面目,正一步步的浮現在眼前

P5250077
 -----------------------------------------------------------------------------------------------

 小孩時,家中因改建而大搬移。

一堆雜物中尋寶,有西班牙銀幣,龍銀,方孔銅錢,日本銀元,銅板,紙幣,舊台幣,德國馬克等等。那是1960年代的事。大人收走銀幣,我就收了一堆別人不要的銅錢。故事就這樣開始。

 乾隆通寶1735AD - 1796AD

這是前幾年整理出來拍的部分 。

 真銀元

金子這是我存壓歲錢換得的。

ci12

陸陸續續我總會看一下錢幣的書,看一下地攤店頭陳列的各類錢幣。旅行回來帶幾個硬幣作紀念等等。

總結一句,我的錢緣結得很早,大錢沒有,小錢玩得還蠻愉快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 。

------------------

中國的社會改變得很快。從文化大滅絕期開始,中國人本性裏對自身文化的 榮耀感雖有短暫的挫折,卻在這幾年反彈的更強烈。有些不學無術的用金錢來衡量一切。有些掮客商人只想賺進鈔票,有些想造假設局騙錢,

 "中國文物收藏界的十怪象: 網路摘錄


一大怪:      没有藏品是“人才”,出书鉴宝赚外快。
      

二大怪:      真正行家不出台,闲隐都市桃源外。  
      
三大怪:      古董文物天价买,能买之人内涵菜。
     
四大怪:      文物价格乱了套,真假新旧倒过来。

      
五大怪:       古董文物无人识,真货被人忽悠坏。
       
六大怪:       鉴定专家处处在,价格明标在门外。
       
七大怪:       鉴定资格花钱买,不懂鉴识有招牌。
       
八大怪:      国宝古董在我这,儿子也能喊成爹。
      
九大怪:      只征集不拍卖,图录佣金交上来。
      
十大怪:      处处都有潜规则,让人心酸很无耐。
      

--------------------------------------------------------------------------------------------------------


但是仍然有沉默的多數,或因家學淵源,或因基因裡抹不掉的對歷史與文物的熱愛,在文物收藏各方向默默努力。

今天網路的這個工具,讓中華古文物的研究,在民間人士,以及一些博物館專家的匿名協助之下,蓬勃發展,揭開神秘面紗。

---------------------------------------

外國人喜歡的雕像瓷器等等外移已經幾百年了,對中國的愛好者,有時只好靠瓷片解相思。

中國古錢幣就不是這樣了。

自古以來,在中國土地上挖掘,在老房子裡面清理,總會找到幾個以前遺留不要甚至丟棄的銅板。古泉,古錢收藏就好像集郵一樣,較平民化,因此郵幣在台灣開店是經常結合再一起。骨董店就是玉器瓷器以及一些大部頭的東西。

---------------------------------------------------------------------

 隨著近年古錢研究的進展


1 東北與內蒙大建設對中華歷史文物認知的衝擊 


2 除了瓷器之外,金屬工藝也有中華特色


3重新檢視中華貨幣錢幣史


4泛中華古文化區的鑄幣史流通史貿易史檢視


5錢幣形狀的裝飾品與道教相關用品。鎮庫錢 花錢等等。


6金屬合金雕刻翻鑄錯金等等技術的演進



----------------------------------------------

簡單的說,大家以前耳熟能詳的就是青銅器。夏商周

 old coin2 (16)
  大泉二千
太和五銖


之後唐朝銅鏡,然後?

------------------------------------------

如果再回去翻歷史,就知道中國萬里長城說明了一件事。秦朝再強,抵不住北方民族的攻擊,必須靠萬里長城。幾千年來,北方從中原掠奪去的是甚麼? 可流通的錢,戰略物資銅,貴金屬金銀與飾品以及工匠。這些東西部分鎔鑄成新的東西,但是也有許多留下來,窖藏。

金屬的東西耐摔,耐溫差,因此留存的東西所謂北坑古泉,呈現與以往南坑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唐末五代宋遼西夏 金

天贊通寶
宣和通寶

這一段歷史的金屬文物,以前不知道,沒想到,都隨東北內蒙開發建設而出現了。沒有準備的專家行家,加上快速的仿造,讓地攤上都出現國寶級文物。這不是大事一件嗎?

------------------------------------------------------

錢幣的製作

現代 作法 :機器 鋼模 合金或金銀K金,壓製

清朝: 光緒開始機製,龍銀等

光緒以前工序

錢樣---送核 ---做雕母錢(鉛金銀銅合金 硬度-2-3,可以用鋼刀硬度5以上,直接雕刻。

雕刻有深雕 (上面的中心是深雕,旁邊或地平是淺雕)淺雕。淺雕只用在鎮庫錢的花樣圖案。一般流通幣沒有。

-------------------

雕母錢翻製成母錢(一般的錢 ),這就是第一版的精製錢。

再版的就會較粗一些,當然再翻出的終極流通錢品質也會有差異。母錢用過的或多的也有進入流通,這就是一般人經常在一堆古錢裏尋找的東西,稍厚稍大錢文深材質較佳的母錢,是錢幣收藏家首選。一般流通磨損的古錢,其實很便宜。品相好的才有價值。否則就必須極稀有的年代版別。

在更早以前,是雕母錢翻製成金屬錢範,再由金屬錢範製作出陶範,陶範疊在一起一次澆銅水,量多。

更早以前,混合用各種方式,用滑石直接雕石範也有,或則混用這些方法。也造成早前幣制混亂,私鑄橫行。

-----因此古錢收藏家找母錢或第一版精鑄錢,也看材質。----

有雕母錢最好。錢也不錯,流通錢看品相與稀有程度。

至於非流通錢幣型飾物賞品花錢賞錢等等,可以說隨近年東北內蒙窖藏量才多起來,以前非常稀少,這也是粗 看被當成仿品甚至假造偽造捏造品的原因。

鎮庫錢或大型錢因量少,不須大量製造,因此可有混合工藝,如模造翻鑄加雕刻,也可有不同材質,如金幣,銀幣,貴金屬合金幣等 ,這都需要仔細觀察。

-----------------------------------------


所谓母钱,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根据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母钱可分 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钱样是根据钱币的设计,用锡、象牙或红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钱币实物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从严格意义上 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钱样是给皇帝审定用,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所以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在 交易市场上几乎不能见到。母钱与行用钱一个明显的区别是钱币的大小和厚度有区别。由于古时翻铸钱币采用刻模灌铸的方法,因此制造出来的行用钱的体积会比作 为刻模样本的母钱稍小。母钱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收藏母钱,首先要留神体积超出常品的大钱,其次要注意分量异于常品的厚重钱。

印尼巴里島北宋古錢金屬成分分析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al composition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f old Chinese coin that was found in Bali island are made of

copper (Cu) that reach about 62.221wt.% followed by

tin (Sn) about 22,98 wt.% and

 lead (Pb) about 6.644 wt.%.

Surprisingly that the coin just contain about

0.238 wt.% zinc (Zn) that mean the coin is in category as a bronze and not as a brass. Other trash element that are found are

 iron (Fe) about 2.611 wt.%,

 vanadium (V) about 0.062 wt.% and also

 titanium (Ti) about 0.424 wt. % as supported by metallography analyses.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鎮庫錢上的藝術風

鎮庫錢是真正朝廷官製官用的祭祀祈福吉祥用品。不是流通錢幣。但是又有流通錢幣的樣子。
 Untitled


一般認為鎮庫錢的樣子必須皇帝看過同意。因為上面有皇帝年號,有當朝之歷史意義。因此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

 聖宋元寶


宋徽宗是一位極有藝術天分的皇帝。徽宗自己寫字來鑄造錢幣。至於徽宗時期的鎮庫錢圖案是否也是他畫的,就不可考。但是以手頭上的徽宗鎮庫錢圖案來看,確實相當特殊。
 宋徽宗的鎮庫錢 圖案與書法
 -------------------------------
鑄造鎮庫錢的原意是為了鎮災驅邪,祈求吉祥富貴、永鎮財富。
朝廷在鑄幣時,在庫房中設神堂,供奉財神、倉主、土地、火神等神位。
神堂香案上方, 就懸挂一枚特製大型錢幣,上披紅綢,下挂流蘇,即鎮庫錢。
 目前文獻紀錄最早的鎮庫錢就是“大唐鎮庫錢”,由五代十國時南唐(937年-975年)鑄造,迄今已有一 千餘年的歷史了。真品一枚,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為稀世珍寶。
 我所看過最早的是天成年間鑄造的,天成(926年四月-930年二月)是後唐明宗的李嗣源的年號。
 天成元寶
應該才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鎮庫錢。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發現。以這些鎮庫錢的工藝成熟度來看 我的看法,最早的鎮庫錢應是唐代的。然後後唐,南唐,遼,西夏,宋,金,明,清,太平天國都沿襲。
另一件相關的事就是道教。
鎮庫錢屬道教儀式用物。

唐代道教

道教在唐代,大體說來,是始終為皇室所尊奉的。 
隋文帝雖然信佛,對道教也甚尊崇,他曾下詔保護道教。唐高祖雖對佛道都不感興趣,但也曾親謁終南山的老子廟。
太宗本人則對道教比較尊重。
高宗乾封二年(西元667年),追號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的地位益隆。
武后臨朝,加意提倡佛教,她稱帝後,更把佛教的地位提升至道教之上。
玄宗,又提倡道教,他一面淘汰沙門,一面尊崇道士。
他一度命道士女冠隸屬於宗正寺,簡直把他們看作宗室。當時全國的道觀,共一十六百八十餘所;公主妃嬪,多入道院為女冠;可以說是道教的極盛時代。
玄宗後,佛教又盛,但道教一直未遭挫折。
武宗在藩邸時,即好道術。他即位後,寵信道士趙歸真、劉玄靖等,並因歸真等人的慫恿,造成佛教的浩劫。
宣宗又崇佛教,道教的地位,再度低降。但道教憑依其與皇室的關係,終唐之世,從未遇到嚴重的頓挫。
--------------------------------------------------------

  方孔圓錢最早鑄行于秦,應秦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鎮庫錢是由工匠精心雕鑄,美觀大方,各朝各代展示金屬工藝的代表作。 
與鎮庫錢雷同的是內廷花錢,一般看到的是遼金西夏。
遼宋金代還有少量製造的金銀幣與賞賜或宗教等特殊 用途有關。
二十四孝 壓勝錢
------------------------------------------------------------------------
遼代鎮庫錢
天贊通寶

---------------------------------
北宋鎮庫錢
宣和通寶

---------------------------------------
西夏鎮庫錢
光定元寶 鎮庫錢

Mega coin , Kingdom of West Xia,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鎮庫錢? 御用 內廷 花錢 .... 金銀銅等合金鑄刻  文字順時鐘方向 ?  ? 內 寶錢(應該是皇家宮內裝飾用 萬福萬壽 辟邪)
---------------------
金朝 鎮庫錢
中華錢幣文字之美 比較表4 雖然缺開元 大觀等名品// The beauty of calligraphy in Chinese coin history.最右邊最下方的泰和重寶是金代的
---------------------
清朝鎮庫錢

咸豐重寶 鎮庫錢 官版花錢非流通幣
----------------------------------
太平天國鎮庫錢
 太平聖寶

鎮庫錢因鎏金以及使用金屬含貴金屬金銀成分,又沒流通損耗,多為窖藏庫存,因此品相極佳,一般錢幣藏家認識不多。出現時有被認為是現代仿品,因此多在識貨的藏家手中,近年才出現市場上,然而仿品極多。因此,真真假假,識者珍惜密藏,難得公開。

鎮庫錢不是一般錢幣收藏,是金屬工藝與藝術美學設計的結合。

至於爭奇鬥艷的歷代 書法文字藝術,更在欣賞這些鎮庫錢時,嘆為觀止。 
-------------------------------------------
鎮庫錢從唐朝開始是一個合理的假設
中華金屬工藝
青銅器時代
後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後鐵器時代--鑄錢工藝 雕錢工藝-合金技術 
可以說精工細雕的鎮庫錢,在五代 北宋 遼 是金屬工藝展現的極致
當然現代仿造的也已經出現了。
元代鎮庫錢極少
明代也不多
清代的相當多。
因此精華鎮庫錢是清代以前的。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雍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的巔峰

"就整體來看,有清一代,雍正瓷器是最完美的"
具有明顯朝代特徵,構思別致,每件器皿都有多種式樣。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兼具實用與美觀。
大件琢器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注重上下比例之間的協調、空間關係的適度 ,可以 說厚重古拙與輕盈秀麗兼而有之。"
 --------------------------------------------------
先看一件雍正無款官窯龍紋賞瓶。
推測是雍正給太子潛邸的。
dragon vase (10)



下面的例子則是民窯清花為主。

在官窯帶動下品味與前有異
small jar, 18th century, Ching

-----------------------------


當年開始收藏瓷器時的第一課,就是辨別是否景德鎮燒的?是否青三代的青花瓷,或更早的。



清三代指的是康熙(1654-1722 )  
100_5928
雍正(1723-1735 )乾隆(1736-1795 )三朝,大致等於是十八世紀,這是中國瓷器世界聞名無敵手的時期。之後就不是全面領先了。



瓷器分期,有款官窯當然沒問題。民窯貿易瓷則有不同分法。

朝代風格明顯的,直接說朝代。


不易斷定時,有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也有用清早期,清中期(18世紀)來說。萬曆(1573-1620)天啟(1621-1627)
 中華古董陶瓷簡介: 青花瓷盤  明  天啓 人物 景德鎮 中國

崇禎(1628-1644)------清朝--順治(1644-1661)


萬曆十七年1589開放海禁貿易瓷大盛由此開始。16世紀末到整個17世紀就是萬曆
Ming-Wanli-export-plate

,明末 過渡期 
transition-dragon--17th-cen
康熙早期與中期。
 100_9553
隨著知識增長,逐漸也可在分細一些了。因此風格明顯的也可用朝代稱呼。
bw008b
嘉慶早期民窯與乾隆不分,也歸入18世紀。
在價值上,是否十八世紀往前的東西,有重要性。
因此學中華瓷器的第一課就是認清這條線。
Bottle , middle Ching
(也因為十九世紀開始仿前朝風氣大盛,到今天都是)。

十九世紀之後就比較容易區分各朝代的民窯特色,價錢看精粗,朝代也沒那麼重要了。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只有十三年,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內外市場活躍,製瓷工藝精進細緻,在康熙朝製瓷工藝的基礎上創新和提升。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被委任至景德鎮監督御窯,從此中華瓷器工藝又更上一層。品種多、題材廣 、造型多,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

青花瓷在雍正時期不是官窯的主流產品,但其品質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雍正時期的青花瓷,無論造型和裝飾,都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與康熙青花挺拔、遒勁的風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風格。
 雍正民窯青花帶蓋罐 童戲圖



雍正時期在仿古方面 以仿燒宋代五大名窯的色釉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 

大阪 東洋美術館 成化官窯 雙鳳穿花盤
 japan1001 (213)

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準。
永樂官窯 地點同上
 Yongle-Ming

從仿燒的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紋飾色彩描繪逼真,達到了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

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後期青花則比原作更精雅;沿襲康熙青花作品幾乎完全一致,如不注明年款,無法區別。

雍正仿永樂、宣德青花與真品相比較,真品圈足未經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經過打磨而呈滾圓的泥鰍背狀;

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見火石紅,雍正仿品淘洗精細底部無火石紅;真品胎較厚重,雍正仿品胎較輕薄;真品青花中有分佈自然、深入釉底的鐵銹斑,雍正仿品青花中無鐵銹斑而有重筆點染、分佈規則的藏青點;真品青花中可見小筆繪畫的痕跡,雍正仿品青花中無此筆痕。



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對於古瓷的缺陷,利用新的技術去克服。例如,宣德時期的玉壺春瓶 拉坯製作的,雍正時期的玉壺春瓶則是利用模具倒出來的;宣德時期的青料採取的是水洗法提煉青料,

宣德官窯 雙鳳穿花盤 放大圖
 20130610 (6)red1
鐵銹斑無法完全清除,雍正時期對青料採用的是火鍛法提煉, 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鐵銹斑。
然而,為了達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沒有刻意使用含鐵銹的青料,而是在繪畫時,在畫中使用青料點染,同樣可以達到宣德青花的 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見鐵銹斑。



雍正民窯青花瓷有高中低三檔。

民窯的高檔瓷與官窯瓷比較接近。

民窯中檔瓷有相當一部分是出口的外銷瓷,

低檔瓷主要是日用瓷。

高檔瓷中又包括三種類型的瓷器:

仿古瓷,主要仿永樂、宣德、成化、嘉靖的風格;

具有康熙朝風格的瓷器,由於康熙朝瓷器生產時間長,影響大,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的,所以雍正早期青花沿襲康熙朝風格的較多;

本朝風格瓷,雍正朝,上自皇帝下至督陶官對瓷器製作都有著精益求精的意識,這種意識對民窯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

雍正官窯青花的胎骨晶瑩潔白,在20倍放大下呈糯米飯狀。胎壁薄而堅硬,瓷化程度很高,用手指輕叩,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音。修胎一絲不苟,看不見旋削痕。民窯高檔瓷與官窯瓷胎基本接近,很難發現未粉碎的瓷石顆粒,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
典型的官窯青花釉呈青白色,純淨潤澤。釉薄而精純,釉中密含氣泡,且大小氣泡混雜套疊,有的釉表見細橘皮紋。有些民窯青花為粉白釉,胎釉結合處無火石紅。部分民窯青花的圈足上塗抹一層黃色護胎釉,與純淨潤澤的青白釉交映成輝。
 雍正青花瓷鑑定


雍正青花呈色有純藍、灰藍和青紫三種。

灰藍色是典型的民窯粗器,

青紫色的多屬民窯仿明作品,

標準的雍正官窯青花呈色極為純正,潔淨無瑕,有深淺不同色階,略見暈散。

青料發色有三種。

使用浙料的呈色基本與康熙時期使用浙料的瓷器相同,藍中帶紫,多採用上等浙料繪製官窯青花;

仿宣德 青花發色青中有黑褐色疵點,略有暈散,官窯仿宣德青花瓷發色幽靜而勻潤,
 dragon vase , Ching dynasty, Imperial kiln,  大清國 雍正六年 無款官窯 四阿哥 弘曆  潛邸 用品 立龍正龍皇帝專用 去一爪 改魚尾 代表太子
xuende blue and white ,amplification approximately 10x  ,see note for measurement

 宣德官窯青花放大圖


雍正早期有康熙時期的指捺紋特徵,中後期比康熙時期發色更加淡雅,藍中帶有藏青色點;深沉的淡藍色澤,色沉釉底,發色穩定雅麗,具有典型的雍正特點。







雍正時期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還有青花胭脂紅、琺瑯彩青花、豆青地青花加紫
、外豆青裡青花、青花釉裡紅、藍地白花、青花紅彩青花加紫、黃地青花、哥釉青花
 膽瓶(有可能雍正)
 等品種。
其中青花釉裡紅燒制很多,尤為精美,以青花繪輔助紋飾,釉裡紅繪主題紋飾,既保持了青花幽靜雅致、沉靜安定的特點,又增添了釉裡紅渾厚壯麗、鮮豔奪目的色調。

雍正青花在造型上既有繼承也有發展,結構精巧,器型圓柔纖麗,修長俊秀,陳設與實用保持完美的結合,形成高雅而樸實的藝術風格。

雍正青花善於博採眾長,無論 是仿古銅器式樣,還是對於自然界的花果形態,如瓜、石榴、海棠花等,不是單純機械的模仿,而是以簡潔、洗練的手法來增強其清秀的表現力。





雍正官窯中期開始 基本不再製作康熙時期的觀音尊棒槌瓶馬蹄尊鳳尾尊等器物,瓷器足部處理也沒有前期常見的臺階痕、雙圈足,均為滾圓的泥鰍背,用手撫摸十分潤滑,俗稱燈草根



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盤、碗、碟、杯、盅及各種小件文房用具外,還有許多大件琢器及創新式樣。創新器型如琵琶尊、燈籠尊、牛頭尊、四聯瓶、貫耳斜肩大瓶、貫耳六方大瓶、八方扁瓶、如意耳瓶和海棠式果瓶等。

仿永樂、宣德、成化作品,如一束蓮大盤、雞心碗、纏枝蓮碗、執壺天字罐、十六子小罐等,仿品製作規整,造型細巧,打磨精緻。其中纏枝蓮大盤、一束蓮大盤是雍正時期仿得最多的,品質超過永宣時期。



碗類:有撇口、斂口、花口、有馬蹄式、墩式、折腰式等,以折腰式最為流行。碗壁普遍較薄,口、足處理很精細,有圈足和臥足兩種,圈足切削整齊,比較大。民窯青花足內有砂底,帶旋坯痕。





茶壺類:壺形俊秀,既實用又美觀,有菊瓣式、
 18th-centry-teapot-from-paris
桃式、瓜棱式、端把式、提梁式等,以提梁壺最多且最具代表性。



類:有玉壺春瓶、象耳折角方瓶、桶式瓶、蒜頭瓶、葫蘆瓶、雙耳六方瓶、直口瓶、賞瓶(賞賜之用)
 雍乾青花三龍花瓶 (2)
、燈籠瓶(形似燈籠)、四連瓶、六連瓶、撇口瓶、橄欖瓶、 梅瓶等。

梅瓶口沿比前期要薄,既有清代的豐肩式和撇口大梅瓶,也有仿明永樂、宣德的溜肩式樣。天球瓶有細砂底和釉底兩種。



尊類:造型古樸,多是皇室的大型陳設器。一般高度在50-70釐米。有如意耳尊、雙螭耳尊、燈籠尊、蒜頭大尊、撇口圓腹大尊、侈口尊、象耳尊等。





 雍正青花紋飾風格高雅細膩,內容以翎毛花卉為主,山水次之,人物較少。用筆精細纖柔,構圖清晰,色彩雅麗,層次分明,紋飾簡潔清晰,強調主題突出,圖案整體感強,規矩中富於變化。

不少畫面配有詩句、印章,使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完整地移植到瓷器紋飾中來。畫面疏朗,留白較多,既不同於康熙的恢宏大度,又不同於乾隆的縟麗繁華,以清新淡雅為特徵。



與康熙紋飾比較,雍正紋飾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人物故事畫面減少,刀馬人則更為少見。



雍正紋飾除傳統的纏枝蓮、雲龍、龍鳳紋之外,多以優雅嫺靜的花卉、花蝶、花鳥、花籃、博古、竹石、石榴、三果、八寶、八仙、梵文及各種吉祥紋樣為主題畫,即使是人物紋也多是四妃十六子、嬰戲圖等。



在畫美女時,突出人物的修長、小腳,給人以弱不禁風的感覺。



其中梵文裝飾,有時一器全用排列整齊的瘦體梵文佈滿整個器面,為一大特點。

官窯青花以繪龍鳳及纏枝蓮花為代表,畫風工麗,花式一致。



民窯青花不拘一格,運筆熟練,追求自然隨意的畫風,具有很強的民間風格。
 雍正民窯碟

雍正仿古紋飾,從大小器物上看,大件器物以仿永宣花卉為主;小件器物以仿成化、弘治花卉為主。從內容上看,

人物以仿嘉靖紋為主,
動物以仿萬曆紋為主。

雍正款識多而雜。有本朝官窯款,有民窯款,有仿款,每一類款識又有許多種寫法。

官窯款有專人題寫,因此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大致相同。常見的官窯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雍正禦制三種題款。

楷書款早期為三行雙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楷書款筆法挺拔峻峭,結構方正 勻。早期款略帶宋體字風格,橫平豎直,橫細豎粗。中後期的橫豎粗細大體一致,字體極為工整漂亮,成為雍正楷書的自有風格。

清代官窯篆書款大量出現是自雍正 朝開始的。篆書款也有雙行六字、三行六字、雙行四字的。字體筆劃粗細大體一致、工整漂亮。總體來看,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其次是 六字篆書款和四字篆書款。四字楷書款少。一般大件琢器普遍是六字篆書款,中小件器物又多是寫楷書款,個別也寫篆書款。

仿明代款識有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但也有仿明代器 物寫本朝官款,有的寫仿款,有的不寫款。另外比較特殊的是青花四聯瓶,在每一個瓶底分寫一字,加在一起正好是雍正年制四字款。青花六聯瓶是在中間小瓶 的足內寫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



民窯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篆書款皆有。字體明顯不如官窯工整,筆力欠佳。仿宣德、成化、嘉靖、萬曆等官窯款不少,但與真款相比形神皆相差甚遠。花押款不僅在粗瓷上有,在細瓷上也大量出現。
 雍正粉彩貿易瓷 猶有康熙味道 濃粉紅含金色彩 雍正始創

還有鼎、爐、靈芝、如意等實物款。

雍正青花中的堂名款,與康熙青花相比要少得多,主要有郎吟閣制敬恩堂椒聲館慶宜堂養和堂燕喜堂立本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