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鈷藍使用於唐三彩,而遼三彩 就不見有鈷藍的使用。
零星有文章提到宋金三彩使用極少量的鈷藍。
到底是殘存的鈷藍料,極為珍貴的拿出來,用在極小量的精緻珍貴產品,或者有商人輾轉帶進來賣,不可考。
唐 朝末期因戰亂關係,與西域貿易斷絕。唐亡之後,遼西夏據北方。金聯宋滅遼後,又滅北宋,北方窯場盡歸金朝,或許少量鈷藍由原來宋轄窯場,轉運北方原來遼轄 下的窯場,進而製造出有遼金裝飾風格,使用少量鈷藍,胎土接近遼代高溫陶器,略粗帶顆粒略呈粉紅的特色,很容易就認為是遼三彩。其實是
遼地 (缸瓦窯) 金三彩。
---------------------------------------------------------------------------------------------------------------
唐三彩是低溫釉陶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 ,經過焙燒 ,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變化,色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 唐三彩用於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與白瓷。
公元906年,契丹在 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創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燦爛文化,在 陶器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們把這種陶瓷器稱之為“遼瓷”。 它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故又稱之為“遼三彩”。
遼三彩是低溫彩色釉陶。 受唐三彩影響 。 遼三彩多用黃、綠、白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 筒式瓶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
據信,在缸瓦窯從事製瓷的工人均為漢人,大多是由磁州窯 、 定窯等處俘獲、遷徙而來。 遼代仿效宋代 ,設置官窯,同時燒造一種低溫釉陶,即遼三彩。
赤峰缸瓦窯燒造量 較大 , 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豔光潔,可與唐三彩媲美。
裝飾手法有印花、劃花兩種,大凡盤、碟採用陽文印花,琢器採用劃花。 除胎土不同外,與唐代三彩區別,主要是遼三彩中無藍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
金代 生產的低溫彩陶質胎體主要用刻劃方法進行裝飾。
近年來根據新的考古資料研究,有金三彩之說,
其特點為施有較厚的化妝土;釉色厚而鮮豔、純正、潤澤,填色規整;裝飾手法以劃花為主,刻、剔為次;線條粗壯勻稱,流暢自如;多為生活實用器;燒成溫度高。
燒製窯口在原來宋轄地區有河南鞏縣、登封、魯山、禹縣扒村、寶豐和 磁州窯等。 ---宋三彩--宋地金三彩
原來遼地窯場可能短期有繼續生產,胎土與中原各窯有區別。
以下是放上來比較
---------------------------------------------------------------------------------------------------------------
元初三彩葉紋枕雖是三彩的延續,但其質量明顯下降,已漸趨衰落。 至明、清時期,
三彩逐漸轉向了建築材料方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