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古物回家 一件當陽峪窯缽的故事

時間回到2009年

當時我有一陣子忙著在網路上弄骨董集

 http://www.flickr.com/groups/fireart/

網上交流圖片的結果

有位義大利骨董商也弄了一個

 http://www.flickr.com/groups/1272068@N21/

大家互相支援圖片

雅事一樁

有一天看到他有個圖片東西蠻有趣的

連我這個已經封刀不買骨董的人都會心動

因此就稍微問了一下 是否有轉手可能結果是

 回信如下

 Well , this bowl it's an original chinese work of art dated from around the 11th. century , it's without any doubt in cizhou style , but it has some strange characteristics : the high footed base is unglazed and bears the marbleized effect typical of some T'ang ceramics and , while the intaglio decoration of the peonies and the shape of this bowl with it's high foot is typical of the period ,the low relief has been left with a unique white glaze , without making the typical contrast of colours .
 ------
I acquired this bowl from an antiques collector that told me it to be in his home since more than 40 years ago. -------


後來知道 這位義大利收藏家是醫學世家 因為年紀大了 處理一些家藏古物 就把這個缽 磁州窯 賣給了 這位古董商。
我當然是你開多少 我就買多少,這樣子 這個缽就飄洋過海 來到台灣。


義大利原藏家住 羅馬 應該也是高級知識文藝家庭傳承 義大利也歷經戰火動亂

網路資訊

找道清鐵路

道清鐵路是由英、意兩過合作的福公司承建的。 後來,福公司遇到資金短缺等困難,由英國出面要求清政府興辦道澤鐵路( 道口至山西澤州 ),其中原道清鐵路一段修建費用作為清政府向福公司借款。 這樣,就把福公司的困難轉嫁給了中國。 道清鐵路從道口至清化鎮(今博愛 ),長150公里。 1902年7月開工,分三段施工,直到1907年1月才修到清化鎮。
簡單說
施工中挖到瓷片
因此吸引英國義大利研究中國瓷器的人到這個區域收集古瓷片與傳世瓷器
因此今天歐洲應該還有一些當陽峪窯(修武窯 焦作窯) 的東西
多少巧合
我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傻事 比如說建立古瓷分享區等等 才有機會讓這古瓷回到 手裡
這古瓷也真是 神物護持 逃過多少劫難

大家看一下歷史 河南從1910到 2009 遭逢多少骨董劫難 尤其瓷器 要保完整不易啊。

 當陽峪窯-缽 北宋
 當陽峪窯 (19)

 當陽峪窯 (14)

 當陽峪窯 (15)

傳世千年的古瓷 令人驚嘆
 當大家被所謂幾大名窯吸引時 其實廣大的磁州窯系 還有許多寶物流落歐美
藝術價值 文化歷史 工匠巧思 都值得鼓掌 值得驚嘆。
附錄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ei=x1ZjUayhJ4aeiAeE_oDACg&hl=zh-TW&prev=/search%3Fq%3D%25E7%2584%25A6%25E4%25BD%259C%25E7%25AA%25AF%26hl%3Dzh-TW%26client%3Dfirefox-a%26hs%3D8V2%26rls%3Dorg.mozilla:zh-TW:official&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news.cang.com/infos/201103/148095.html&usg=ALkJrhhWFyqPCw0RS52RFXcCcnpcEVtIqw

華夏收藏網
一般認為,當陽峪窯是宋金時期磁州窯系或磁州窯類型中最為出類拔萃的窯口。 然而近年來官方、民間深入研究之結果表明,該窯以其品類之豐、製作之精、裝飾之美,自有其深厚的古陶瓷文化內涵和獨特之藝術風格。 比如,除了量大質優的絞胎製品以外,它的剔刻劃花類製品堪稱無出其右,它的細白胎高溫顏色釉製品如紅、黑、紫釉中之精者,甚至為定窯所不及。 面對這樣一個優秀卻默默無聞的窯口,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它“供官”或“供
 ”的證據。 本文從文獻學的角度,結合標本實物,首次明確提出了北宋時期的當陽峪窯供禦的觀點,系統分析了當陽峪窯的製瓷技術水平,推測了它的主要供品種。


北宋時期的陶瓷器供御製度,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直接由北宋朝廷設窯燒造。 《負暄雜錄·窯器》記載“宣政( 1111 1125 )年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二是由專職官員赴各窯撿選供,或由各窯送貢瓷至京師由專職官員撿選供。 這些專職官員稱為“典”。 南宋周火軍《清波雜誌》雲:“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道光修武縣志》卷十(百家岩題名)記載:“政和乙未(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 1115 年筆者註)秋七月二十五日典禦太原王道醇車使懷孟,因往赭石口點檢陶器。”這兩段文字中的“禦”、“典禦”都明確表明了在北宋,朝廷有檢選各窯貢瓷的專職官員及製度。
而有資格被檢選瓷器供的窯口有多家。 南宋人葉寘《坦齋筆衡》雲:“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洲造青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所以,根據以上文獻資料,北宋時期曾經向朝廷貢過禦瓷的窯口大致有定州、汝州、唐州、鄧州、耀州、處州、鈞州、饒州、建州、懷州當陽峪等地。
一、當陽峪窯供禦是北宋陶瓷供大背景下的必然產物
燦爛的宋代陶瓷製造業照亮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黃金時代,它的出現,一方面是宋代經濟社會高度繁榮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以封建帝王為首的地主官僚集團對陶瓷藝術的鍾愛與不懈追求也使得宋代陶瓷藝術呈現了前所未有的斑斕氣象。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 年),江西浮梁縣昌南鎮由於燒製精美的青白瓷獲皇帝賞識,遂以年號名之,曰景德鎮。 無為皇帝徽宗趙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大大推動了宋代陶瓷藝術的發展進程,正如《水滸傳》裡描述的那樣:“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他在位期間( 1100 1125 年),詔命各窯燒造貢瓷,“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洲造青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頗粗厚,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從這段文字可以發現,這既是向北宋皇室供奉瓷器的眾窯口名單,又是一個個失敗者的名單。 在這個失敗者名單裡不單有定,還有不及“汝窯為魁”的河北唐、鄧、耀州等窯。 趙佶於自設官窯前,也曾看好浙江龍泉窯,因考慮其遠在江南,且“質頗粗厚”才作罷。
分析一下,在這些曾經供的窯口中間,定窯以刻、劃白瓷、紅、黑、紫等單色釉品種著稱;唐、鄧二州所窯未考;汝、耀二州所窯屬青瓷,它如鈞窯以窯變為奇,建盞則“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徽宗對陶瓷藝術審美的多元化需求。 皇帝個人的喜好直接刺激了封建官僚機構和各級官吏為皇室選拔、推薦優秀窯口和陶瓷品種的積極性。 於是,當陽峪窯的供禦就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王道醇,查宋史無考,其官職為典禦。 查《宋史·職官四》,結合他“點檢陶器”的行為,當屬殿中省尚食局或尚舍局官員。 按百家岩題記,政和乙未秋七月,也就是公元 1115 年的秋天,他到懷、孟二州公幹。 往赭石口點檢陶器。”這個“因”字很有意思:一方面,說明這位典禦官還有更重大的政治使命,所以順便到懷州修武縣赭石口(當陽峪窯瓷器出山處)點檢、裝運瓷器;另一方面,還說明到赭石口點檢瓷器乃輕車熟路之舉,這就又告訴我們一個隱匿的信息—— 早在 1115 年之前,當陽峪窯已經開始供禦了 或許,王典禦一行還乘興遊歷了離當陽峪不遠的竹林七賢隱居地———百家岩,並銘刻了這篇題記。
赭石,氧化物類礦物剛玉族赤鐵礦 ,主含三氧化二鐵( Fe2O3 )。 多呈不規則的扁平塊狀。 因原料產地之故,有赭褐、赭黃、赭紅之分,當陽村的赭石為赭紅色。
當陽村附近山間,赭石、石炭、瓷土資源極其豐富,即便是今天,當我們站在當陽峪村口,出山外運赭石、石炭、瓷土的車輛仍絡繹不絕。 村口的赭石場,附近地面均染成赭紅色。 908 年前,當陽村的村民締造了龐大的製瓷業,根據碑記,當陽村是“世利茲器,埏埴者百餘家,滋養者萬餘口”。 908 年後的今天,山民們利用小礦業再度致富。 據向村民了解,白坩土多賣往鞏義、洛陽一帶。 赤鐵礦、鋁礦行銷全國各地。 小煤礦更是供不應求。 這或許是這一帶在宋時亦稱赭石口的原因吧。
另外,筆者曾在同窗好友、鞏義市政協委員、畫家白煒先生的帶領下在河南鞏義學習考察。 我們在芝田鎮後泉溝村丁香寺遺址上,收集到了一部分細白胎質的紅釉瓷片標本( 1 圖),經認真比較、研究,確認為當陽峪窯標本。
丁香寺的方位處於宋真宗趙恆的永定陵之後,屬於為永定陵配套使用的皇家寺院。 我們知道,宋皇陵位於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於五國城外,其餘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 七帝八陵 ,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及高懷德、蔡齊、寇準、包拯、楊六郎、趙普等功臣名將共有陵墓近千座。 從公元 963 年開始營建宋陵,前後經營達 160 餘年之久,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的皇家陵墓群,此間,殿宇相接、石刻林立,各陵區還設有寺院專門為亡者超度靈魂,光守陵官兵就有2萬多人。 那麼,我們在此發現了當陽峪窯高檔的紅釉瓷標本,能說明何問題呢? 筆者推斷:
1 、當陽峪窯紅釉瓷可能為丁香寺供奉祭祀所使用;
2 、可能被來此進行祭奠活動的皇帝或皇族所使用;
3 、可能為皇家寺院常住人員所使用;
4 當陽峪窯供御可能在 1022 年(真宗死於 1022 年)前後已經開始了。
以上是當陽峪窯在北宋時期供的又一證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