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唐代的鈷藍裝飾祏器--魚藻紋文房水注 Tang dynasty cobalt blue decoration in ceramics

唐代的鈷藍裝飾祏器--魚藻紋文房水注

 唐青花  魚藻紋 水滴  The earlist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Tang dynasty, 7-9th century

 中國最早的青花 瓷器 魚藻圖  唐青花畫魚 Tang 7-9th century  , fish on porcelain, earlist cobalt blue painting on porcelain


近三十年前 了............

偶而的機會 ,在骨董商處,看到這件有嘴的水容器,  不知是何用途。

當時只知有元青花,更早的鈷藍用 於陶瓷的歷史,也僅是唐三彩 的簡單裝飾,圖片而已。

許多客人看過,還是擺在櫃子裡。

後來就跟老闆買下來玩,他也說不出所以然。

看來是傳世品,蠻乾淨的釉面。

------------------------------      

最近找一些資料 ,發現有關唐青花這幾年有一些較詳盡的描述,因此再拿出細看,果然越看越唐味道濃厚。

  ------------------------------------------------------------------        

以下是節錄自

唐青花工藝特徵與時代風格的研究

               孫欣


                  、唐青花的發現與唐青花窯址發掘


     1975
年,南京博物院等在揚州唐城遺跡發掘出土了一件唐代白釉藍彩瓷枕面的殘片。
 開始了唐青花研究 。
(爭議說是不是青花瓷是毫物意義的 ,當時是祏器,還不到瓷器,什麼釉上釉中釉下,重點是鈷藍與圖案)

 1983年,在揚州唐城遺址又發現了二十餘塊色彩鮮豔、圖案清晰的唐青花殘片
 
1988年,在河南鶴壁集西民間古窯遺址出土了一 件唐青花瓷碗; 
1993年,河南鞏義市文管所在黃冶窯場遺址範圍內,收到唐青花執壺、碗各一件及一批青花碗、水注殘片; 
1999年,安徽 省文物考古所與淮北市博物館,在柳孜隋唐運河遺址發掘的數萬片古陶瓷殘片中發現了三塊唐青花小碗殘片;
200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所 對黃冶窯進行考古發掘,在唐代晚期文化層出土了一批胎質純淨的唐青花殘片; 
2008年,鄭州文物考古院在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以西4公里,距鞏義市黃冶窯遺 19公里處的唐代古墓葬中發掘出土了兩件精美的唐青花塔形罐,其中一件畫有罕見的“童子曲棍球圖”人物圖案。
----------------------------------------------------
2000年,著名古陶瓷專家趙青雲 鑒賞到兩件唐青花四系罐完整器;
20076月, 多位著名考古專家、古陶瓷專家趙青雲、葉文程、朱伯謙、馬希桂等參加的首屆北京唐青花研討會,首次展示了民間數十件唐青花完整器;
2007 10月,南京市清涼山公園藝術品市場攤主陳鋼先生展示了一件手掌大 的唐青花瓷片。

港和海外文博機構也有不少唐青花的收藏而且均為完整器:
上世紀40年代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在洛陽徵集到一件唐青花三足爐;
丹麥哥本哈根裝飾藝術薄物館收 藏一件唐青花魚罐;
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收藏一件白釉藍彩唐青花小執壺;
美國波士頓泛美藝術美術館收藏一件白地藍彩撇口唐青花碗;

1999年,德 國“海底探險公司”在印尼勿裡洞島附近海域打撈了一艘九世紀阿拉伯或波斯木質商船,在該船上的6.7萬件唐代陶瓷當中發現了三件完整的唐青花瓷盤,現藏于 新加坡國立博物館。

1975
年,著名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對揚州唐城遺址發掘的青花瓷枕殘片作了認真觀察,從造型、胎質、釉料與製作工藝等特徵判斷其為河南鞏縣窯產品,並指出:
“鞏縣窯又是唐代燒制唐三彩的著名瓷窯,而唐三彩中的藍彩正是用鈷料呈色的。”
 此後,馮先銘先生先後對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一件三足爐、美國波士頓泛美藝 術博物館的白釉藍彩厚胎碗以及丹麥哥本哈根裝飾藝術博物館的白釉藍彩魚藻紋罐的造型、燒成溫度、紋飾佈局及胎、釉特徵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研究,
  
明確指出這幾 件青花器是唐代河南鞏義縣黃冶窯場產品。
另外,根據考 古調查、發掘報告,河南密縣西關窯、登封曲河窯等也是燒制唐三彩、藍彩釉瓷器的古代窯址。 
 ---------------------------
了證實揚州唐城遺址出土的唐青花與鞏義縣產地的相關性,
1989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選取了一部分揚州出土的唐青花樣本,分析其胎、釉和色料的化 學組分,測定其物理性能,並借助偏光顯微鏡和掃描電子探真技術鑒定了微觀顯微結構。研究結果表明:這批青花瓷器的年代為唐代中晚期;這批青花瓷器的彩飾是 以低錳鈷礦為其著色劑的釉下彩,與唐代河南鞏縣唐三彩藍釉鈷料極為相似;胎、釉的化學組分以及燒成溫度亦與唐代河南鞏縣白瓷相似;這批唐青花為鞏縣窯生產 無疑。
--------------------------------------

  二、 唐青花的本質

    “青花瓷”定義,是指以氧化鈷作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罩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入窯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由於鈷料在瓷器上發 色豔麗,形成“藍”、“白”相間的視覺感,故稱青花瓷,簡稱“青花”。

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一書中提出成熟青花瓷的“三要素”說:
一是潔白的瓷胎和純 淨的透明釉;
二是運用鈷料生產藍白的圖案花紋;
三是熟練掌握釉下彩繪工藝技術。

古陶瓷專家李輝柄先生在《青花瓷器的起始年代》一文中提出青花瓷的“五要 素”說:
一是高溫燒成的素肌玉骨的白瓷胎;
二是施高溫透明白釉;
三是青花原料為氧化鈷;
四是用毛筆以氧化鈷在素胎上描繪紋飾;
五是在繪好紋飾的胎體上施 釉,高溫燒成的釉下彩。

上述有關青花瓷的概念和“三要素”、“五要素”說特徵的描述,都是從成熟的陶瓷生產工藝角度對其進行理論概括的。
 明 15世紀 中後期 青花 雲紋小香爐
這是成熟青花瓷的樣本


----------------------------------------------------------------------
改變一下,
用“青花陶瓷器”概 念 “最一般的抽象”,來包括唐青花祏器、宋青花、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民國青花和當代青花瓷等各時期的本質屬性,也包括成熟期青花和不成熟青 花的共同特徵。

 唐青花處在鈷藍圖案裝飾發展史的濫觴期。 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初創期的工藝痕跡,與成熟期的青花瓷相比,顯得十分稚嫩和“不 成熟”是可以了解的。

唐青花製作工藝角度看,有紅胎、灰胎和白胎;

胎上有的施化妝土,有的則不施;

胎料與燒 結溫度不同,形成
低溫的陶質胎,
中溫的半陶半瓷胎,
高溫 的瓷質胎;

在釉料配製上,有用於中低溫陶瓷的氧化鉛釉,

有用於中高溫瓷器的鈣堿釉;


在施釉工藝上,有先用中高溫燒制素胎,再施低溫鉛釉二次燒成;

也有在灰 質胎上施一層白色或深褐色化妝土,

有的則不施化妝土,然後點上藍彩,施一層鈣堿釉,高溫一次燒成。

在對鈷料使用裝飾技術上,有釉上彩、釉中彩,也有釉下 彩。

 唐青花

 縮釉處連白色化妝土一起縮,露出下面胎土顏色,就是釉中彩 ,

 

上述這些工藝技術特徵表明,唐青花處在今日稱青花瓷發展史的初創期,工藝技術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不成熟”是其基本特徵。
(當然有爭議其連貫性,看是哪個層面 面相)

"在唐青花當中,有青花陶、青花半陶 半瓷和青花瓷,而且從唐青花陶到唐青花瓷並不是工藝進化的概念,而是滿足當時社會不同需要的陶瓷品種類型。"

因為在隋代燒制白瓷的工藝技術就已經很成熟,由 于白瓷的胎、釉中的鐵、鈦含量較低,這就為唐青花的產生奠定了工藝基礎。

就如同現在瓷器生產工業雖然十分發達,也同樣有各種粗質的陶器產品一樣。

這使得許 多學者很難對唐青花進行準確的命名和科學的定義,以致于有“白釉藍彩瓷”、“准青花瓷”、“青花陶”、“唐青花”等等多種名稱。

今天我們在討論唐青花的本 質或探索青花瓷的起源時,理應以古代人的認識為依據,而不能從現代人的觀念出發,用成熟期青花瓷的標準來衡量和判斷唐青花,就如同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衡 “嬰兒”一樣,得出不客觀也不科學結論。 

                         

代陶瓷工藝的成就之一,就是開創性地將鈷料裝飾在陶瓷器上,形成色彩鮮豔、藍白相間的青花陶瓷器。

 

因此唐青花的本質就是使用了一種不同於 氧化鐵、氧化銅的新型呈色劑——鈷料,使陶器或瓷器裝飾的色彩元素更加多樣化,這是唐青花的內在根據,是事物的本質。


如果在製作工藝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將 鈷料換成氧化銅或氧化鐵,出現的就不是唐青花,而是“唐綠花”或“唐黃褐花”。而胎料成份、製作工藝、施釉方法、燒成制度等等只是唐青花產生外部條件,外 在因素,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
因此,簡單地說,所謂唐青花是指用鈷料作呈色劑裝飾器物,形成藍白相間紋飾的陶瓷器。


    三、  唐青花的發展演變及其工藝特徵

   

    唐青花在唐代二百餘年的的發展進程中,作為一種創新的陶瓷工藝品種,有一個孕育、萌芽、產生、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過程,是“沿著自身發展規律逐步前進的”,形成了一個與唐白瓷、唐三彩等並行發展的獨立陶瓷品系。唐青花發展演變軌跡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孕育階段,

即創燒時期,大致在初唐中期。
初唐青花的造型與黃冶窯場的唐白瓷、唐三彩的器物類型相同,器型有罐、碗、球形執壺、三足爐、水注、盂、 樽、盒、珠等等。
罐、碗、執壺、水注多為餅形足。
胎質一部分為陶質,燒成溫度在8001000;另一部分為瓷質胎,燒成溫度在1100以上。由於瓷 質胎鐵、鈦含量較高,胎色灰暗,故多在胎上施一層化妝土,用蘸釉的方法在器表罩一層鈣堿釉,多為大半截施釉,底足露胎。
用鈷料裝飾器物,主要採取灑彩或點 彩技法,形成簡單、不規則的釉上或釉下點斑紋或條斑紋。

 唐宋
湖州窯 青花裝飾
 唐至宋湖州窯瓷飾青花蓋罐 (7)

明代的哥釉青花 還是有這種早期裝飾遺韻
仿哥釉比較圖


因胎釉結合度差,器表常出現脫釉現象。


    第二,生長階段,

即成長發展階段,大致在盛唐初期至中唐晚期。這一階段是唐青花形成獨立品系的關鍵時期,
其主要有兩大類型:
一種是日常生活器皿類,
另一種 是社會風俗明器類。
根據需求功能不同,其胎釉原料、製作工藝、裝飾技法和燒成制度有較大差異。
日常生活器皿的罐、碗、盤、執壺的底足由餅形足開始過度並出 現玉壁形圈足;
胎質堅硬,敲擊時聲音清脆,瓷化程度普遍提高,燒成溫度一般在1200左右;
器物表面施一層耐高溫的鈣堿釉,適應窯爐高溫,提高瓷胎的燒 結度。用鈷料裝飾器物,
簡單而無規則的灑彩技法減少,較多運用點彩技法,開始注重裝飾的藝術效果,如鈷料點彩出現有規則的幾何形圖案或四點、五點、六點的 梅花形圖案。
作為明器類的唐青花,主要是滿足盛唐社會奢糜之風和厚葬習俗的需要。
型制和工藝與唐三彩基本相同,主要有生活器具類、人物俑類和動物俑類,尤 其是人物俑和動物俑,神態各異,活靈活現,形象生動,製作精美。
明器類唐青花以潔白的高嶺土為胎料,以10001100燒成素胎,再施低溫鉛釉入窯 800900複燒。由於素胎潔白,一般不施化妝土,鈷料裝飾,有釉下點彩,也有釉上灑彩,效果差別較大。
特別是器物二次入窯,低溫鉛釉溶融流淌,鈷料 隨鉛釉溶融而浸潤擴散,形成藍白相間、豔麗奪目的獨特藝術效果。
因而明器類唐青花受到盛唐貴族和士大夫階層青睞,厚葬器物除唐三彩之外,唐青花作為一種新 型明器品種被大量生產出來,故而數量不少。


    第三,成熟階段


 即唐青花標準化時期,大致在中唐後期至晚唐時期。此時的唐王朝政治、經濟日趨衰靡,社會生活江河日下,厚葬風俗大為收斂,用於厚葬的明器 唐三彩、唐青花需求量大為減少;而日常生活和出口貿易類瓷器則大大增加。

根據考古材料測試,唐代晚期陶瓷工藝技術日臻成熟,鞏義白瓷燒成溫度可達 1370,完全瓷化,亨達白度胎為76%,釉為57%,出現“透影”現象。高品質的唐白瓷生產工藝為唐青花的成熟和品質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時的唐 青花胎質有白胎和灰胎兩種,灰胎的鐵、鈦含量超過2%,故多數施化妝土;而白質瓷胎的鐵、鈦低於1%,則一般不施化妝土,有的能看到裂紋。
器物表面施一層 適應高溫的鈣堿釉;器物中的碗、罐、執壺、盤等已由玉壁足開始演變成圈足。
唐青花在鈷料裝飾上有了重大突破,從運用不確定的裝飾工具進行灑彩、點彩,到開 始運用毛筆進行彩繪;
裝飾圖案有菱形紋、花卉紋、卷雲紋、蔓藤紋,甚至還出現了畫 
“童子曲棍球圖”的罕見的人物圖案。這種以鈷料作呈色劑,用毛筆作彩繪工 具,把唐代的繪畫技藝運用於釉陶瓷裝飾上,開創了中國古陶瓷裝飾藝術的先河,在中國青花瓷發展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四、唐青花鈷料使用的起始時間--略

 五、 唐青花鈷料的來

   

于唐青花鈷料的來源,歷來是中外古陶瓷學者、收藏家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即“國外來源說 ”和“國內來源說”。

英國學者對鞏縣唐三彩中的 藍釉進行了科學測試,提出唐代鈷料是來自波斯的觀點。
史學考證認為,“唐青花或青釉藍彩出現於鞏縣窯應該是西技東漸後東 西方技術合流的產物”,“是外來繪畫理論和繪畫技術影響中國畫壇的結果。 
 從生產經營和對外貿易角度看,波斯或阿拉伯等伊斯蘭民族有尚藍習俗,唐青花裝飾 圖案中,繪有棕櫚形葉片等伊斯蘭民族喜愛的文化元素。但這恰恰是唐代工匠利用國產青花鈷料資源,生產出口到波斯或阿拉伯地區的陶瓷製品。

如同唐代長沙窯執 壺上的貼塑中有“椰棗紋”、“胡人雜耍紋”圖案一樣,產品遠銷中東地區。
 
1995
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聯合對揚州出土的唐青花瓷鈷料來源進行了專題研究。
通過採用現代科學測試手段分別對唐青花胎、釉和 唐青花鈷料的釉區進行了深入細仔的研究分析。
測試結果表明,唐代用鈷料的主要組成特徵是以低鐵、低錳、少量銅和微量硫為特徵,不含砷和鎳。

據報到全世界鈷 礦有100多種,可分成三大類:
即硫化物、砷化物和氧化物。
鈷礦中伴生的主要金屬元素有鐵、鎳、銅、錳,有的含有銻、鉍和銀等。
唐青花樣本中測得含硫而無 砷,說明唐青花鈷料是一種硫化物,而不是來自波斯地區的含砷鈷料。
全世界鈷的硫化物礦有十餘種,而與唐青花鈷料組成特徵相近的只有兩種,即伴生少量的鐵、 銅的硫鈷礦和方硫鈷礦(輝鈷礦)。

根據地質礦產資料顯示,這兩種鈷礦是最具工業價值的鈷礦之一,每年全世界8﹪的鈷料產於南非的剛果和津巴不韋。
中亞賽延—土瓦和烏拉爾地區也有少量輝鈷礦和硫鈷礦。
 甘肅金昌市郊鈷的儲量居全國之首,其礦床屬於硫化物礦型。
另外 河北也發現了含鈷較高的硫化物礦床。
 
唐代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方的貿易交流和文化交往比較頻繁,商人從南非、中亞獲得這類硫化鈷礦並將其帶到中國唐青花產地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唐青花產地的 商家們“捨近求遠”的做法顯然是違背商業利益原則的。

六、唐青花的時代風格

  唐代各種手工藝品裝飾藝術達到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形成了“清新活潑、雍容華貴、灑脫豪放、豐 滿圓潤、中西交融”的鮮明時代風格。

  
時代風格包含著個性風格,而個性 風格體現出時代風格。
在同一種手工藝製品當中,同樣也存在時代風格和個性風格、共性特徵和個性特徵關係。
如唐代陶瓷罐、碗、執壺等器物的底足多數為餅形 足;
執壺的流多數為短流;
罐、缽、壺的器身也多用貼塑裝飾。
 

唐青花 的時代風格, 是在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影響下開創性地運用鈷料裝飾陶瓷器,形成色彩藍豔、紋飾獨特的藝術風格。


唐青花的時 代風格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徵:
第一、時代性

第二、開創性

三、探索性 
發展期點彩使用的工具,可能是類似於高粱杆的植物,因為高粱杆表皮角質化了,不滲水,而杆心為海棉狀,既能吸收液體鈷料又不外滲,是非常理想的點彩裝飾工 具;
在唐青花相對成熟期,繪彩開始使用毛筆進行裝飾繪畫了。
此外,鈷料裝飾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以及釉料與鈷料、鈷料發色與燒造溫度等等工藝技術都處在探索 階段。
第四、稚嫩性。唐青花處在中國青花瓷發展史的初期,與宋青花、元青花、清青花相比,尚不成熟,顯得稚嫩,是青花瓷的“嬰兒期”,雖然它具有青花瓷的 全部“基因”,但屬於不成熟的青花瓷,帶有唐朝的陶瓷文化烙印和“蹣跚學步”的工藝技術痕跡。
-------------------------------------------------------- 
膽瓶

到清朝 
還是有沿用化妝土上繪青花的做法

元明
鈷藍 鐵褐
並用於線條
元明過渡期 景德鎮青花 釋迦摩尼佛
--------------------------------- 有了上面知識之後,再來看這件文房水注,難得的傳世品,產地具有先進運用白色化妝土與鈷藍裝飾能力,少量為文人而做,魚藻紋可外銷內銷,沿海地區,
 唐青花12
我今天也不確定是鞏縣窯,也認為正確描述應該是 祏器。但是就白色化妝土鈷藍色料圖案形成 釉的組合效果,說是青花瓷的大歸類,也不必太爭議。

 ------------------------------------------
非常難得的一件鈷藍裝飾 祏器文房水注傳世品。應該是唐時沿海港口 廣州泉州 阿拉伯藍白裝飾文化影響下的產品。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你好,我收藏一件拍来品,唐青花鱼藻纹扁壶,肩部有"天子"款,如有意,请提供邮箱地址,我可把该壶的宏观和微观图片发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