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

宣德爐真假

 有關宣德爐的書 圖錄很多,但是看來看去,好像也說不出太明確的鑑定法。

1987年開放之後,沒多久,北京也開始拆胡同。十年之間,許多小件的奇珍異寶,參雜在仿品之間,出現在台北的古玩市場。有位吳先生,就開始跑北京,經常有所斬獲。當年店開在三普,十幾年前,看到一件散發著不一樣光澤的宣德鑪,忍不住請吳先生拿給我看一下。還蠻重的。 其實我不懂銅器,只買過一件小的銅鑪,當成樣本學習。這件真的差很遠。他說當年帶回台北的那些,都賣光了,就剩這個鑪和兩件琉璃器。分幾次,都買下來了。

----------------------------------------------------

買下來是因為東西好又美,進一步就是找答案了。

--------------------------------------------

宣德鑪之謎

2003 年嘉德專場拍賣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31件宣德爐,共拍出1179.2萬元,平均每件38萬元,其中明崇禎沖天耳金片三足爐、清順治沖天耳三足爐分別拍出166.1萬元,掀起了宣爐熱.
-------------------------------------------------------
一、   宣德爐文獻

二、   有趙汝珍《古玩指南》。

三、   1985年臺灣故宮博物院出版《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十二期, 銅器專家張光遠先生大明宣德爐一文,

四、   介紹宣德爐最主要的三本《宣德鼎彝譜》、《宣德彝器圖譜》、《宣德彝器譜》成書於明代宣德年間,目前所見均為傳 抄本,疑原為一書後經流傳互相傳抄,由於個人喜好不同即分出了不同的版本。

五、   後人藏爐心得,如《沈氏宣爐小志》、《宣爐匯釋》、《古玩指南》等,

六、   臺灣巨光出版社出版、陳慶鴻主編、楊徵祥、黃聖文助編《大明宣德爐總論》 
-------------------------------------------------------- 
       宋徽宗 爐  20150915152632103210 拷貝2
  北宋御官 類汝釉類 Northern Song Guan of Hui-tzong


 元
 279866879_bf502f7ffa_o
------------------------------------
 

《宣德鼎彝譜》 (八卷)明呂震撰。

該書是明代宣德年間禮部尚書呂震等人奉旨編輯的一本書,據說在宣德年間,有一位掌管鑄造冶煉的太監,名叫吳誠,他曾與呂震等人一同嵬集 編排此書,上給朝廷,此書並未流傳,後來于謙在正統年間(西元1436-1449年)當禮部祠曹(主祭官)時,才從吳誠那裡得到副本,而文彭又向于謙的 後人借來抄了一份。直到嘉靖年間,這一書才得以在世面上流傳。
《宣德鼎彝譜》第一卷、第二卷為帝王的詔令告示、禮部所呈進的圖譜以及工部議呈所需材料時的 奏摺;
第三卷則記載了工部在申請供給物料時所上呈的一些折疏,以及這兩部在商訂各級地方政府,甚至武學、武成兩殿祭祀時所使用鼎彝的種類名稱;
第四卷是記 載太廟以及宮庭內苑間所使用的種類;
第五卷則記載帝王下旨賞賜給南北二京衙門,或是天下名山勝景以至古跡的一些鼎彝名類,另載有工部鑄造完成,及補鑄完成 時所呈奏摺,以及皇帝所頒的一道褒揚令,亦並陳於卷帙間。
第六、七、卷羅列了各種鼎彝名類,並加以詳細訂釋,舉凡某處的某項祭器是仿自那一個朝代的何種款 式,其實際尺寸規格,卷中都一一加以具體說明。

-------------------------------------------------------------------------------

 《宣德彝器圖譜》(二十卷)明呂震撰

,與《宣德鼎彝譜》內容其本相同為另一抄本,末收錄 《四庫》中,內有八十三幀圖,圖後則有各種鼎彝說明。
-----------------------------------------------------------

 《宣 德彝器譜》(三卷)明呂棠撰。該書是明代工部尚書大臣呂棠,接奉聖旨所編排纂集的。

上卷所記載的是所奉聖旨的內容及工部商議後奏請物料的各種奏疏,所需鑄 造爐鼎的黃色清冊,進呈彝器表中乾清宮御用以及分賜給各王府的鼎彝名目;
中卷記載乾清宮、坤甯宮的御用鼎彝,以及分賜給各王府、各嬪妃、和郊祀祭壇以及各 祠廟的鼎彝名目;
下卷則記載分賜給各衙門及佛道二教祠堂的鼎彝,其它款式的補鑄鼎彝也一併記於此卷中。在每卷所載的器名後,分別置有各款的簡略說明,最後 一頁題有兩行小記,共計十七字,司禮監臣張斌頒賜大明鄧玉函抄此書錄
---------------------------------------------------------------------------------------------

 《沈氏宣爐小志》佚名撰,

庚午年(1930年)春天。書前有張 壽齡題字:戊辰之冬天,涉園校勘印《宣爐圖譜》既竟,又得《宣爐小志》舊抄本,首尾完善,於考訂宣爐頗獨到之處,且於爐色剖析尤當,不知作者是誰,不知 作者何人,僅於結論有(沈氏子雲),而其名又佚,殊可惜也,今涉園並印附入,他日得悉姓名,再補志之。庚午春張壽齡並志。此文文字雖不長確有自己獨到見 解,並分為九部分(敘爐略旨)、(爐式)、(爐色)、(銅質)、(論新舊)、(論大小)、(火候)、(乳爐)、(結論),是玩爐者自身經驗的一種總結。
-----------------------------------------------------------------------------------

 《宣爐博論》項子京(元汴)撰,原為《宣德鼎彝譜.卷末.宣爐博論》,為宣德鼎彝譜跋文近2千字。

-----------------------------------------------------------------------------

 《宣 爐匯釋》十二卷、仁和.邵銳茗生撰。   

各爐,擇其款式特異 者,各為圖說,附之卷尾,續前譜之不詳,啟昔賢所末發,留真此日,重範他年,全書都五萬字,分十二編,名之曰(宣爐匯釋),爬羅雖力,譾陋猶憑,隱器秘 文,恐多弱軼,大雅鴻達,倘有感於聲氣,競輯完書,則此《釋》之印,清當嚆矢,匪惟爐學之光,抑亦銳之幸也。作敘曰。全書共分十二卷,第一篇釋鑄、第二 篇釋鼎彝、第三篇釋耳邊口足、第四篇釋款、第五篇釋色(附聲)、第六篇釋他器、第七篇釋宣厄、第八篇釋仿宣、第九篇釋藏玩、第十篇釋譜錄、第十一篇釋聞 見、第十二篇附錄
---------------------------------------------------------------------。

 《燒燒新語》清吳融撰

32篇、作於乾隆十二年,抄錄于王世襄《錦灰二堆》
--------------------------------------------------------------------
《古玩指南》(宣德爐)趙汝珍撰。第六章宣爐,第一節宣爐概述、第二節宣爐何以必煉、第三節宣爐之仿製、第四節宣爐之偽制。第九章宣德爐譜辨,第十四章雜辨。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大明宣德爐》張光遠著,第三卷第八期198511月。
《臺北故宮文物月刊》《鑒金大明宣德爐》張光遠著,第八卷第一、二期199045日。
《故宮歷代香具圖錄》陳擎光著,臺北故宮博物院19941月出版。
《大明宣德爐總論》陳慶鴻著,巨光出版社19962月出版。
《雙清藏爐》黃光男著,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4月出版。 
《香薰香爐暖爐》林博佑主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4月出版。
---------------------------------------------------------------------------------------------------------
二、宣德爐由來
 
香 爐的出現代表了生活與文化結合,從焚香來驅蚊蟲避穢,發展使用專用爐具,漸發展到爐具上造型爭奇鬥豔 。 在室內 焚香始自戰國或更早,但專為焚香而設計的爐具 至漢代 出現,漢代香爐 最著名的是博山爐,自漢代起歷代均有各式各樣的香爐出來,金、銀、銅、鐵、 瓷、石等等。
  宣德 爐 承此俗,並以作郊壇,太廟及內廷祭祀焚香的禮器為主。自明清以來,不論廟宇及民間古老廳堂供案上,到處卻有大小香爐陳設,使得中國古代的銅器僅剩這唯 一的實際效用了。
宣德爐是明宣宗年間的產物,宣宗在位只有十年(1426—1435年)號宣德。宣德三年(1428年)初,宣宗收到泰國王刺迦靄進貢 來的數萬斤精美的風磨銅。宣宗為改善郊壇、太廟及內廷所陳設的鼎彝祭器,即於三月初下旨,敕令工部及禮部等官員,利用貢銅,鑄造製成鼎彝之事。
-------------------------------------------------------------------------------------------------
三、宣德爐樣式
 由 禮部尚書呂震會同各臣遵旨從《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諸書中所繪的銅器中選出88種,又在宮內所藏宋代柴、汝、官、哥、鈞、定等窯瓷器中,選出了樣式 之典雅者29種,共計117種。這其中有鼎、爐、鶴、鬲、簋、甫甚至幾形等器,彝是泛指祭祀的用器。這些是鼎彝後來世見以爐為多,所以只稱宣德爐,其 實並非都是爐,也許大多數人根本不知宣爐還包括鼎 鬲、甫等形狀,然而真正值得觀賞收藏的爐,卻只有二、三十種。其中最主要的有,鼎爐、彝爐、鬲爐、敦爐、乳爐、缽爐、筒爐等樣式。
 這是因為當時宣爐的鑄制,有用來祭祀祖宗神明,及內府自用、賞賜臣下兩種用途。
祭祀神明的爐,往往因應其奉祀物件 而特殊的形制,雖然款式精巧,卻因為鑄制花樣的繁複及單一用途的性質,而缺乏放諸四海畢准的美感;

至於內府供使及賞賜臣下的爐,樣式都極為單純,反而顯得 自然高妙,呈現出洗練的抽象風格,值得再四玩味。

 宣德爐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篇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 上置耳或腹部置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最常見的有:1.蚰龍耳 2.雙魚耳 3.朝天耳 4.橋耳爐 5.獅頭爐 6.素園鼎 7.戟耳爐 8.缽盂爐 9.壓經爐 10.竹節爐 11.法盞爐 12.象首爐 13.法桶爐 14.夔龍耳 15.朝冠耳 16.鼓墩爐 17.索耳爐 18橘囊爐 19四方爐 20花式爐。

四、宣德爐數量
按 圖譜記載宣德三年六月由工部侍郎吳邦佐帶領100多名鑄工,開始鑄造。十月初宣宗又禦旨補鑄一批,共歷時五個月,到十一月中旬先後兩批鼎彝便已鑄制完成, 宣宗非常滿意,除對有關鑄制的官員封賞外,宣宗在十二月一日又敕令補鑄,件數大增竟在萬件之上,到宣德四年才造完成。若除去樂器,兵器等外其真正算是宣 爐鼎彝者則應在18千件。
宣德爐除御用外也分賜給了諸王及臣下還有京內各郊廟祭壇,甚至各地著名寺院,分佈非常廣泛,
然而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 德爐不但佚散了,甚至被大批銷毀,時至今日真宣德爐竟成為遇不可求的珍品,竟然失落得無蹤可尋。
有學者懷疑臺北故宮從北京故宮帶過去的僅有的四件也有疑 問。
-------------------------------------------------------------------------

 《宣爐匯釋》中經宣德爐歷來經歷的災難分為十種厄,

1、即燒班厄:

嘉靖、隆度年間以前,當時崇尚燒斑,所以真正宣爐被重新燒斑。

2、本色厄:

嘉靖、隆慶之後,又重新推重本色,又將傳世宣爐燒斑及包漿全部去除,重新製作藏金色等銅爐本色。

3、磨新厄:

萬曆、天啟年間過份追求銅質顯露,所以競相將真爐磨治一新。

4、嵌款厄:

宣德爐的樣爐及無款爐,有許多是美妙的真品,後人取得後便鑿空底部嵌入爐款。

5、鑿款厄:

將無款的爐,加鑿偽款,以便增價牟利。這種除宣德款外還有偽制正德、嘉靖、萬曆、崇禎、康熙、乾隆等。

6、崇禎鑄錢厄:

《烈皇小識》卷六載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其中包括上古三代銅器及宣德年間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

7、外國人進入中國後大量收購青銅器

包括宣德爐,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審美觀,古玩商人竟相把舊宣爐磨成新爐,以博買家青睞。
 

8、敷色厄:

為迎合各時期鑒賞家對宣德爐的審美追求,狡猾的商人將磨新的各款爐,或是色皮剝蝕的舊爐,重新敷上潮流色皮,使得真面日被遮掩。

9、鑿底厄:

宣爐珍品重量與黃金相同,一些世俗人懷疑是純金所鑄,每每挖鑿底部取樣化驗,使爐留下了鑿痕。
 

10、配環厄:

宣爐的獸耳,大多銜有銅環,流傳到後世很少有完整的,後配之環大多成色不同,有些裝配時無意間傷了爐腹或獸耳。除此十惡以外,宣德爐近代還受抗美援朝、大躍進、大煉鋼鐵、文化大革命等影響,所以500年來至今真的宣德爐是如此罕有可貴。

真是懷璧其罪,這些都是瓷器沒有的劫難。
-------------------------------------------------------
 五、宣德爐的製作工藝
 宣 德爐是用失蠟法鑄造的,主要以風磨銅及鋅、錫等合金原料,也有傳聞說是金銀等33種貴重金屬礦物製成,但明代《宣德鼎彝譜》等書中並沒有記載,只是清 代以來的書中有所見聞。風磨銅及合金原料經經十二煉,最少也得六煉才可鑄器,因此每斤銅液燒到十二煉時,只剩四兩精銅了,採用失蠟法鑄造,後又經楊木 炭磨光處理,經工匠精心做色,使它更加完美,所以鑄出的宣爐銅質也就特別精美有珠寶的光彩手頭份量重。
--------------------------------------------------------------------------------------
六、宣德爐顏色
 宣德爐本身端麗無儔、渾樣天成的色皮,才是令諸家賞玩時擎為天人的主因。
昌襄《宣德爐哥注》:宣爐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談淡中發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膚柔膩可掐。

 宣 德爐的色皮,可謂變化萬端光是著斑色便有:葡萄朱砂斑如銅綠色、石青斑、石綠斑、黑漆古斑、,棗紅色、桑椹色、豬肝色、翡翠綠色、茶葉末色、水銀古色、藏 經紙色、土古色及鎏金、滲金、灑金等。

 造成這些不同的色澤,是用各種不同顏色精工料染制出來的。其間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塗色與烘烤,才能將色料沁入爐體,有 的像使全器貼附一層梨皮,或像包裹一層粟殼,除此以外還有鑲嵌金銀或鑒金滲銀的。鑄工逐件黃時染制,將宣爐本色完全包裹起來,器表便覆蓋一層堅實入裡的皮色,最後打上一層白蠟罩護並使其寶色內涵,珠光外現便告完成。即使用利刃去剔它,也不容易利脫皮色,同時銅體本身隱藏在皮色之內,未與空氣或水氣接 觸,也就不會有生銅銹及銅器病的顧慮。 文獻中有很多古人稱美宣爐爐色的文辭。如項元汴《宣爐博論》說:宣德銅爐將寶石般的鋒芒內斂其中,只 現出溫潤如珠玉般的光澤,雖是談雅莊穆,而其中玉粒金屑的采飾,則在爐身的膚理間隱隱呈現,仿佛融雪時的冬日清晨,或是夜晚的雪光一般,晶瑩柔潤,映照四 方的光華,絕非其他的鼎彝所可以比擬的。


劉侗《帝京景物略》說:

宣爐中只有顏色是一般爐品所偽造不來的,爐色看來黯淡無 奇,但是卻隱隱透出奇幻的光彩,仿佛是柔膩而膚觸的活物般,如果逼近來看,好像是肌膚一樣的鮮活,若用溫火燒煉,爐色就會幻化成絢爛多變的色彩;如果是偽 制爐,外表看來雖然光彩奪目,但是實際銅質的膚理卻是乾槁而缺乏柔潤的光澤。昌襄《宣爐哥》說:宣德銅爐最奇妙的地方在於顏色,偽制的色皮外表炫眼奪目, 真正爐色卻是揉納於銅質中,從黯淡的表皮內發出奇特的光芒,就像是女子鮮嫩的肌膚一樣,柔軟細膩似可捏掐。……本色較淡的銅爐,是屬於晚期所燒的爐色,此 時鑄爐已經純粹是利用銅的本質來燒練爐色,所以爐色愈是淺談,反而愈能顯現出銅質的精采。

沈氏《宣爐小志》說:

爐色雖然有 青赤白黑等的分別,實際上銅質只有青、黃、赤三種顏色,而沒有黑、白這兩種顏色,那種爐身純黑,俗稱黑漆古的顏色,是由青、紅兩種顏色的銅,經過長久的燒煉所結合而成的新顏色。白色則本屬於黃銅色,愈經過燒練而顏色愈談,看起來十分的古雅莊穆。爐色是依銅質而 定,銅質勻嫩者雖佳,若顏色與銅質不合時,一經火練就變化;銅質純淨者雖屬上乘,如果銅質和爐色不能相合時,長時期地用火功燒煉,反而更道致色澤枯死。這 是因為銅質與爐色是息息相關的,偽制的銅爐因為色皮掩蓋了銅的本質,所以由色澤的死沉或是鮮活來區分,就非常的清楚了。(粟皮色)、(茄皮色)這兩種顏色 銅液中摻入了三分鉛;(棠梨色)在銅液中摻入了五分鉛;(褐色)、(藏經紙色) 兩種分別摻入鉛三、四分之間。以上各種銅爐,都必須等到銅質煉得非常精緻時候,才會顯出光潤的色澤。


《宣爐匯釋》還將宣德 爐顏色分別詮釋,大約有三十種:

(斑色方面) 仿宋燒斑色、仿古青綠色、朱砂斑、黑漆古斑、葡萄斑,(皮色方面)棗紅色、豬肝色、甘蔗紅、海棠紅、桑椹色、石榴皮色、茄皮紫、珊瑚色、杏黃色、蠟茶色、 粟殼色、棠梨色、秋白梨色、駱色、褐色、善魚黃色、藏金色、綠色、鸚羽綠、秋葵花色、茶葉末色、蟹殼青、水銀古色、雞皮色、覆於色等等。具體那種顏色為尚 品各家說法不一。
---------------------------------------------------------------

 七、宣德爐的銘款

 大多數宣德 爐款鑄在爐外底正中央,也有爐前的口下居中處,或幾爐的一側,極少有在內底正中。銘款均為陽文,其字體據《圖譜》摹傳有二種,其一是小篆銘款,有單字作或再加框的,有二字直書作宣德或加框的,有四字直書作宣德年制也有四字作一行的,其二是用歐陽詢體楷書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有一行直寫的,有一行橫寫的,而絕大多數為長方印款三行六字排列。銘款不論是小篆或楷到式的字,其中的上一橫筆都被省 略,這可能是因尊宣宗皇帝之故而特予諱省的,由此德字的省筆特徵征,也被引為鑒定真偽宣德爐的憑據之一。
 如何辨制識印款真 偽,是所有玩家的難題,因為並非落款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即為宣德皇帝所鑄爐。這是廣大玩家的共識。《宣爐匯釋》中記載了二十九種款樣可提供大 家參考。分為一、二、三、四、六、八、十、十二、十六字款,還有蟠螭款、太極款、圓花款、嵌款、李澄德款、且閑主人款等。

八、宣德爐仿品

 宣 宗雖在前後一年間敕令工部鑄制了大量的宣德爐,但當時分賜到皇宮之外者不過幾千件,有些還不是爐,而被賜的對象都是王公文武大臣、官府衙門,以及各地有名 佛寺道觀。此後自然還有臣屬會因功受到賜爐,但一般小官仕紳,以至民間大戶,卻是風聞而難得一見。於是一些原來主管過司鑄的官員們為謀私利將那些解散了的 鑄造工匠重新召集起來,按照當年鑄造工藝仿製,拋售於民間,從此開民間仿製之鳳。當時原工部侍郎吳邦佐仿鑄的宣爐最為著名,可與宣德三年鑄造的正宗宣德爐 媲美,但這絕不能列為真宣爐。據晚明天啟時(1626年)項子京的《宣爐博論》稱,當時真正的宣爐絕少,贗品到處都是,大概十爐九偽,所以真爐可價比氏 壁。在萬曆末年(約1614年前後)南京甘文堂,能仿鑄一種豬肝色的乳足爐極佳,另一位比甘氏不差的是蘇州周文甫,饑仿鑄魚耳及蛐耳兩種爐,他晚年所鑄者 已以與真器相差一等,當時亦被人搜購一空,價錢可達真爐的一半。清代以來,民間普通存在造偽者到處都有。經常能見到的還有正德、景泰、崇禎、康熙、雍正等 年款的爐制做也很精細。

從明到清由於文人雅士對爐的衷愛,還出現了大批文人私家鑄制爐,其款式質色也稱得上是佳品。如:琴書侶、玉堂清玩、仲師記、樹德堂、品竹齋、寶鼎、賞心、清玩、王旭、杲竹山房、乾清宮、正德年制、松月侶、杏樸齋清正主人等等上百種之多。

 九、宣德爐的鑒別

 宣德爐自宣德三年以來幾百年間,由於民間大肆仿製、工藝技術也不斷提高,時至今日那些原藏宮禁民間的正宗宣德爐與民間仿品混雜一起,以至魚目混珠,難辨真偽。難怪有些專家說,距今幾個年前的商周青銅器到處可見,距今500多年前的正宗宣德爐難見,真讓人廢解。
我認為真宣德爐的鑒別應遵循以下要求:
1、符合《宣德鼎彝圖譜》中所列的117種樣式,古樸典雅,追求純樸美。
2、銅質要精,當時是用風磨銅經過六至十二煉,同時加入金銀等貴重金屬,輕輕擦拭便泛出光澤,敦實而厚重所以手感非常重。
3、銘款要清楚,結構嚴謹,字體規整,與《宣德鼎彝圖譜》所載相輔。
4、外表色澤要美觀符合《宣德鼎彝圖譜》中介紹的顏色,鎏金或灑金宣爐金水很厚,給人一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5、外表包漿要古樸,給人以珠光寶器的感覺。

 十、養爐

收藏宣德爐,主要欣賞的就是造型和幽雅銅色,尤以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囂為貴。
  這 種顏色的產生主要以銅質的含量不同而展現的色彩不同得到收藏者推崇。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撰文,提出一種看法,他認為銅爐的美包可以經過炭墼燒熱,徐徐 火養而成。銅色在火養過程中出現變化,越變越耐看,直到完美。燒爐者正是在添炭培灰,巾圍帕衷,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滿足。王先生介紹了《燒爐新語》共 32篇,篇名如下:爐說,論銅色不可制,急火燒煉法,製造燒爐具法,打磨香爐法,燒練方磚法,製造砂法,洗油頭髮法,急火燒爐分上中下三法,論紅藏金結霧 法,論水乍白結霧法,論墨漆古結霧法,論水查白結霧法,論秋葵結霧,論黃藏金結霧法,論蟹殼青結霧法,論蘋果綠結霧法,論藏錦色結霧法,論銅質老嫩難結 法,做橘皮爐法,打磨橘皮糙熟法,退爐法,煮花紋爐法,論各爐款式結法,揩抹香爐法,論爐清水做色之辨,論北鑄假色難成,下爐色免磨法,製造養炎罩式法, 打炭墼法,洗除斑點法。此文收錄在王先生《錦灰二堆》中。
 宣德爐收藏很有講就,必須經常把玩,不能放在潮濕的房間,保持室 內清潔十分重要,空氣污染的地方宣爐也容易生銹,把玩香爐手中不能有油漬和污漬最好帶上純棉手套,宣德爐為陳設品不應長期放在裹盒內保存。



 宣德鑪的帝王架式是有的 皮殼也是寶光內斂 款不是鑄的 這是一個謎

今天無論書本圖錄 或是網路資訊對於宣德鑪的紀錄描述已經比多年前 豐富精細。
  
見過一堆宣德鑪 會想買下來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撿到寶而是因為特殊的款識引起我的好奇心
底六字款 大明宣德年製與一般 路邊宣德鑪 甚至圖錄都不一樣
由於我對宣德官窯款下過功夫 因此聯想到 兩者之間的類似度 極高
下圖為路邊常見款
0904antiq (3)
小鑪
0904antiq (2)
我見到這件的款與外觀
 宣德鑪 十五世紀 橋耳 蓮瓣 花式爐 Xuande Incense Burner, lobulated lotus leaf shapexuande mark of the censer
Xuande Incense Burner, lobulated lotus leaf shape

看到這裡 就知道好奇心驅使之下 我會在合理的價錢之下買來玩了

老闆八十歲了 當年兩岸一開放 就跑北京 買些字畫雜項之類的回來做生意

這個鑪是當時北京供貨的人從某位藏家手裡放出的。

因此與一般家裡用的銅爐有所差別

我其實不懂宣德鑪

旁邊幾家骨董店擺了一些明清老宣德鑪 我買不起也不想買 因為都鑑定得差不多 當然價錢也差不多,沒有解密過程的樂趣。

拿回家就開始找資料比對 還真沒有一件一樣的

凡是仿的 必有所宗 圖錄找不到 那就奇怪了

把玩之間又發現怪事

別人底是平的

 0904antiq (4)

這個鑪卻是陷進來 看來完成之後底 受過重擊 略有扭曲

Xuande Incense Burner, lobulated lotus leaf shape
宣德鑪 十五世紀 橋耳 蓮瓣 花式爐 Xuande Incense Burner, lobulated lotus leaf shape

我是不知道 真正宣德三年的鑪 款是鑄時就有 還是皇帝看過 認可之後 才打上款識

這是有所本的

另外一個可能

就是老的無款真宣德三年鑪 被換底 加款

或是明清私家款被換底

以這個鑪的造型 重量 以及最近發現有清朝放大版 似乎這是個老鑪應該沒有問題

至於是不是宣德三年製的真宣德鑪 ?

這就是玩骨董的樂趣 人人有機會 個個沒把握

如果假設圖錄上看到的都是明清仿品

是不是鑄款的都是仿品

而真正宣德皇帝御用的

是先讓他看過合格 再加熱打上年款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這件就是宣德鑪僅存的御用孤品

說真的 這樣的色皮 還真少見 仿也不會仿這色的

鑪上段厚,中段壁極薄 ,這是明朝 真品的特徵

寶光含蓄內斂 這是其二

造型 比例雅致 此其三

因此圖錄沒有反而是朝真宣德鑪 接近一步

 
宣德爐  寶光 特色 The color spectrum reflected from a Xuende-Lu

等同期銅製品

總結

宣德三年爐是中國歷史上 煉銅工序 鑄銅器工藝的巔峰。

宣德鑪的收藏有多個層面與其他材質的器物收藏有所區別。

由於金屬類可以回收利用

因此遭逢的歷史劫難讓今天宣德銅爐收藏有些缺乏中心而各說各話

由於相關文獻偽作或明清商人 胡說八道的成分無法排除 因此反假為真 為貴 而真器蒙塵的機會頗大 圖錄 中沒人寫得下 :"此器為真正宣德三年鑪" 或"此為宣德年間御製鑪" 因此收藏價值難以更上一層樓 殊為可惜。

雖然如此 如果有某一個準則來做價值參考,就如同 宋汝官窯民窯 清仿造型 有款 無款等等
也是有一個標準
  

就算真鑪底變造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沒有留言: